腦海中一段段金色篆一一浮現而出,何淩風首先看到的是這樣一段話:“《九星劍訣》,為九星尊者所創,餘代為整理之。此真訣乃道門高深劍訣,欲要習練之人若悟性不佳,切不可強行而為之,否則輕者事倍功半,得不償失,重者走火入魔,乃至身死道消,恐有辱《九星劍訣》與九星尊者之威名,故萬不可自負資而覷此功法之艱深。此劍訣威力根據習練者的參悟程度,可發揮出地階九品至一品不等之威力,然若將其中真要盡皆悟透,則施展間發揮出堪比階五品的威力亦不在話下。”
不過,何淩風這一次並沒有被這些話嚇住,他很快便打起精神,繼續觀看後麵的內容。
“九星劍訣,九星所指是為北鬥。凡俗之人多以為北鬥隻得七星。實則不然。
世人言之七星者,蓋樞、璿、璣、權、玉衡、開陽、搖光是也。前四星者合稱為“鬥魁”,又稱“璿璣”;後三星稱為“鬥杓”。
然則北鬥九星上古即有之,曆經萬古象之運轉,今‘七現二隱’。第八‘輔星’光芒暗弱,需目力極盛者方可觀之,古時凡間曾有軍伍以此為據考校士卒之眼力。而第九‘弼星’凡人之目已不可視之。
上古有修士徐鉉,曾作《步虛詞》提及北鬥之九星,詩曰:
‘氣為還元正,心由抱一靈。凝神歸罔象,飛步入青冥。
整服乘三素,旋綱躡九星。瓊章開後學,稽首奉真經。
帝黃金闕,真人紫錦書。霓裳紛蔽景,羽服迥淩虛。……’
是故,九星古已有之。今隱失之二星者,一為鬥柄數起第二星開陽,其有伴星曰‘輔’,又因其在開陽之左,故稱左輔星;二則與左輔隔鬥柄相對者有一星曰弼,因其在開陽之右,又稱右弼星。
吾輩道門之士稱此北鬥九星者又為九皇星君,其一樞,曰貪狼;其二璿,曰巨門;其三璣,曰祿存;其四權,曰文曲;其五玉衡,曰廉貞;其六開陽,曰武曲;其七搖光,曰破軍;其八曰左輔;其九曰右弼。
本劍訣引北鬥星神之力,借九皇星君之法,劍訣中每一招一式均暗合北鬥象罡數,配合四時、晝夜等不同時,可引發不同程度星力,故非悟性極高者不能盡悟真意。
然若將本劍訣修至高深處,可有九星齊聚,撼動地之勢。其中七星同出,劍影化實,乃攻敵體魄。另有二星隱遁,一為飛劍遁空,專襲要害,二為神念之劍,劍氣無形,攻敵神魂。此虛實同擊,當有鬼神莫敵之威。
……
北鬥星謂之七政,之諸侯,亦為帝車。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製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係於鬥。
……”。
何淩風先將整部《九星劍訣》查看了一番,心中對其有了大致了解。這一劍訣,依照參悟和修煉程度,共有九層境界,由高至低分地人三階,各有側重,每階三層,每層有四大劍招,而每一劍招又分靈劍式與飛劍式兩種。此外,每一階修至頂峰還各有一個威力不俗的劍陣可供施展。
九星劍訣,一共三十六劍招,七十二劍式,三大劍陣,可謂變幻多端,由此其艱深複雜程度也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