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平常初秋的清晨,陽光懶散的從東邊起來,一看就還沒進入工作狀態的樣子。
睡我睡,醒我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鎮的人們也開始了他們一的生活。這裏沒有城裏的晨練,都是下地、去園子裏收拾收拾,開啟了他們的慢生活。
在鎮醫院對麵的惠康超市,老板娘劉秀芸已經把店裏收拾妥當。邊喜滋滋和丈李德全著,邊從店裏出來。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醫院門前的店開門都比較早,因為他們要準備迎接早起的陪護人員了,沒聽陪護的人有睡懶覺的。
劉秀芸是一位中年女性,五十多歲了,因為良好的教育,雖然是超市的老板娘,但身上並不是那種充滿市儈的氣息,而是一種知性女性的氣質和鄉村女性的純樸結合。
從自家超市裏出來,就奔向了旁邊的電動三輪車走去。
“喲,他嬸子,拿把油菜回去吃,”一大早從菜園回來的許大媽手裏拿著剛摘的油菜,上麵還有露水。正向超市走來。
“大姐,你這菜長的真好!謝謝你了,不用了,剛剛老李摘菜回來了。”
看著那菜真是舒服,讓人看著就舒坦。劉秀芸急忙回應著,鎮上的人就是熱情,自家產的菜,沒有化肥農藥,吃著也香。所以老伴前幾年也學人家,也在自家院子裏種了點菜,也都是鄰居幫忙給收拾的。
自從二十幾年前搬回在這裏定居,劉秀芸就喜歡這裏的一切,秀美的山水,樸實的民風、悠閑的節奏、、、、、、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按丈夫的法,這才是最宜人的日子,遠離噪音、汽油味,沒有城市的汙染。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田園生活兩口子很滿足。她喜歡這種自在、悠閑的生活,沒有壓力,更多的是樸實、寫意。
還別,慢節奏有慢的寫意、快樂。
“就你會誇。大早晨看你這一臉的喜氣,出去進貨去?”許大媽可是鎮上知名度最高的'大噴子',當然也是最熱心人,隻要是她知道的事基本上等於向全鎮人民傳達了。
“大翠快'出門子'(出嫁),我去市裏批發市場再添點喜宴上東西,你這是來要什麼的?“
著話,劉秀芸拉開了電動車前門。
“我就一臉的喜氣洋洋的,原來是子歸之喜(女兒出嫁)啊,那你可得好好忙忙,要是這家祥再來個弄璋之喜(生兒子),那就更好了。”
許大媽無限賣弄著,其實她也不知道為什麼叫弄璋、弄瓦(生女兒),世世代代地道的農民,哪裏懂這些?
就是感覺這樣比較有麵子。誰讓人家兒子爭氣,考上了國內有名的大學曆史係,畢業後留校教書,編了本書總結民俗禮儀的變遷,裏麵就提到了這幾個名詞。
許大媽母憑子貴,總想炫耀自己的好兒子,但也不能老兒子啥樣啥樣不是?大家都聽膩了,這不拿兒子書中的詞來顯擺了。
要知道對麵的劉秀芸可是全鎮的大才女,能在她麵前炫耀一回,那多有麵子。
“借你吉言,謝謝謝謝,看不出來,你懂得還真多,這些話還真沒多人知道。“劉秀芸由衷的讚道。
'子'代稱兒女,子歸,女子出嫁才是真正的回家。
弄璋之喜是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舊時代指生男孩。
“瞧你的,我哪裏懂這些,都是兒子寫的書我瞎看唄。“
許大媽被人認可,心裏無限的得意,滿滿的成就感。
“他出書了?!真是厲害“劉秀芸立刻獻上不要錢的讚揚。
“哈哈,厲害不上就是平常別人不注意的知識而已。“
“老姐姐,我得先走了,回見。”
已經進到駕駛室的劉秀芸伸出了窗戶喊了一聲,然後直接一加電門,遁了。
許大媽號稱聊神,南地北家長裏短,逮誰聊誰,上次老李和胡二在那下棋,她站旁邊聊上了,可算是有機會發揮她的口才了,整整一下午,愣是讓兩老頭沒聽重樣的,兩人都讓她聊暈了。
這要是讓她抓了丁,一上午就別想幹什麼啦。
幾分鍾之後,劉秀芸從大路就拐上了盤山老路,比大路路程卻近了不少,而且老路上沒有車輛,兩邊都是希望的田野,又沒有人打擾,特別的愜意。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淡藍色的空飄浮著朵朵白雲,微風吹拂著路旁的樹葉,鳥在樹上“嘰嘰喳喳”來回地蹦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