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2 / 2)

然而蘇寒終究還是皇族中人,他雖然對那個冷冰冰的皇位沒興趣,卻不代表他不渴望絕對的權力。

在許多人心中,這種對於絕對的權力的渴望的滋生如熊熊烈火永生不熄,不死不滅,他也亦然,隻不過別人都是希望自己登位,而他希望他的弟弟蘇珩登位。

這樣也沒什麼不好,蘇珩本性純良、嫉惡如仇,且心中有溝壑,雖然年紀不大卻懷心懷天下,一旦他登上那至高之位,一定能挽救這萬千百姓與水火之中,停止羽國深淵中墮落的過程,並漸漸的讓羽國回到正軌。

蘇寒仍舊記得,蘇珩剛回國之後所了解羽國全部國情後的反應。

蘇珩在魏國的時候,蘇寒和司空絡雖然一直和他保持信件聯係,對於各種太機密的東西都隻是隱晦提及,不會說的太明白,雖然魏皇對待蘇珩還可以,但兩國畢竟是敵國,他們無法保證他們信件內的內容不會被魏皇看到,所以隻好處處謹慎小心。

所以蘇珩之前一直隻對自己國家的各種情況知道個大概,直到見到了久違的哥哥和母親才細致地了解的各方麵的具體情況。

那一日的天氣還未像今日這般炎熱,於天地間回旋的大風吹起少年的袖袍,獵獵作響,而少年俊逸疏朗的眉眼,在那樣狂風驟雨的午後,愈發的深邃。

那時候蘇珩的心底亦有風在回旋,攜卷這天地的一切在烈烈起舞,他望向陰沉的天際,久久不語,眼中卻有光,似乎已然聽見那些悲慘的哀嚎,看見那些生靈臨死前扭曲不甘的神情。

那一日,蘇寒聽見了蘇寒的喃喃:“何為君主?自當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蘇珩的命本如草芥,上頭有羽皇和林皇後這兩位大佬壓著,若不奮起反抗,根本沒有存活的可能。

這蘇珩也沒有食言。

他目前雖然還隻是個朝不保夕的皇子,卻也並非隻知道謀權篡位,私底下幫助了不少百姓。

黑暗如沉重的幕布一般籠罩在羽國的天際,除去那立於皇權頂端的君主可以窺見這天下的一絲光線,其餘人始終如行屍走肉,被困在這鐵桶一般的牢籠當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他也原以為自己要陷入這永夜當中,永世與陽光隔絕,那一日看見了弟弟的言語,心中的濃重的陰雲忽然裂開了一條縫隙。

他看見了久違的陽光。

蘇寒往身旁的柱子上靠了靠,忽然覺得安心。

蘇寒往那一站,便是整整一夜。

黑暗或許會出現,卻不會是永恒,光明才是這天地間的主旨。

天邊,一線曙光降下,黑暗即將退去,而緊接著贏來的,將是萬丈的光芒和布滿天地的光明。

------題外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北宋的張載說的,非常有名。這四句話是在當時北宋王朝初定,國家四分五裂已久的現實基礎之上提出的,當時的社會迫切需要重構社會秩序。張載提出的這四句話實際上就是從民眾的精神價值、生活意義、學統傳承、政治理想等四個層麵對當時現實的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