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大隱隱於市,隱隱於山。

異鄉鎮,地處邊陲,兩麵臨山,山上常年蒼鬆翠柏,綠茵環繞。一麵山中有泉供城中百姓飲用。莫看此處地處邊陲,卻是實實在在的交通要塞,這裏原本是個殘垣斷壁的村落,但是經過幾代異鄉過客的盤旋留戀逐漸壯大起來,儼然成為了現在的鎮。繁榮之勢正如豔陽高掛,熱鬧非凡!

城中有個道觀,是茅山門的道觀,也不知是第幾代的茅山門人在此處修建的,院落不大但格局卻是十分的講究,主觀,坐北門廳朝南,上供龍虎山張師手持拂塵盤坐於中,龍眉鳳目詹觀整個院落。張師膝下臥有黃紋猛虎,正趴著打盹,雕像刻畫的栩栩如生,猶如真人在世一般,師身前有一香案,雖不大,但卻足夠擺放一個三足鼎,鼎上燃有三支高香,經年累月從未斷過。離香案三尺三的地上擺有兩個蒲做,是供人虔誠禮拜之用!鬆木漆門常年不關,隻是靜靜的內扣著貼在牆上。主觀的東西兩側各有廂房一間半,東廂南牆旁有桑梓樹一顆,此樹不知經曆了多個歲月輪轉才有如此之大,大門前立有玄關遮擋。紅木朱漆大門,門庭之上立有“茅山門”的匾額。

夏洛就是在這個茅山門的道觀中長大的,他也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跟著師父了。隻知道自打記事起就在師父的左右了。

這一是農曆七月十五,也就是人們的鬼節,夏落的師父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屋中。

老者名叫茅十八,也就是茅山門的第十八代傳人,他是打被自己師傅撿來的嬰兒,那個時候人們也沒什麼學問正好自己的師父姓茅,他也知道他撿來的這個孩子將會是自己的傳人,就給他起了這個名字’茅十八”。茅十八一生雖沒什麼學問但是在茅山道術上卻有著極高的造詣,超高的技藝和他俠義的心腸使的他在這個鎮上有著很高的聲望。

茅十八:做吧,落兒。

此時他們正在老者的房間之中,這是一個很質樸的屋子,隻有一張實木做的床和一個茶桌兩個圓凳,桌子上擺放著老式的白茶壺和幾個水杯。夏落順著老者的聲音做了下來,隨手拿起桌上的茶壺為老者倒了杯水。這種習慣已經跟隨了夏落不知道多少年了。

老者看著夏落的舉動笑了笑,他知道眼前孩子的動作已經進入到他的潛意識裏了。他知道這是孩子對自己的尊敬所以他的笑發自內而來。

夏落:師父,這麼晚叫徒兒來是有什麼事情麼?他知道,跟隨師父這麼多年,沒有什麼特別事,師父是不會在晚上叫自己來的,這是一種習慣,師父的習慣也是他就熟悉的習慣。

茅十八:師父知道自己今日大限將至,活不過子時了,在我仙逝之前,我也該把一些事情告訴你了。

夏落聽到師父的話以後猶如五雷轟頂一般,他從未想過師父會這麼突然的這麼,雖人固有一死,他也是修道之人對這種事也看的比較淡了,但事情發生在自己最親的人身上時又有哪個人會淡然處之呢?

茅十八:落兒,你也修道有成,應該懂得生死之事應該順其自然,莫要執念太深。

夏落:師父,我知道。坦然於世,無懼生死。

老者知道自己的徒兒舍不得自己,就像當年自己麵對師父死亡時的感覺是一樣的,是傷心,是不舍,是親情的牽掛,但總歸要生死兩相離的。

茅十八:在我臨終之前我要對你兩件事,這第一件事就是我一直沒有告訴你的身世。十五年前,那時的你隻有三歲,跟隨父母逃荒來到這裏,哪一年全國很多地方鬧饑荒,餓死的人無數,你們一家三口隨著饑荒難民來到這裏,在這裏討飯生存,那個時候這裏還是由軍閥統治著,由於難民的數量實在太大了,軍閥為了自己手下的人能有吃的,他們就通過武力的手段驅逐過來逃難的難民,大批的難民被驅趕到城外,不讓難民進城,你們一家三口就在這個隊伍之中,人們在城外餓的紅了眼就開始相互爭搶,那是一個慘淡的歲月,你們一家三口打算去別的地方討口飯吃去,可是沒有了力氣的人們又能走多遠呢?那一正好我從別的地方趕回來在路上遇到你們一家三口,那個時候你的母親已經去世了,你的父親也隻剩下了最後一口氣,他用最後一口氣保護者你,用盡最後的力量不讓你受到傷害,當時你的父親把你交到我的手上時隻求我好好照顧你,可惜我還沒來的及問你到底叫什麼,他就咽下了最後一口氣,當時我把她們就地埋了起來,把你帶走了,那時正值夏季,我又沒什麼文化就給你起了個名字叫做夏落。後來災荒過去了之後我想著給你父母安葬到一個風水好的地方。但等我找到當年埋葬你父母的地方,我發現那個地方早就被人掘開了,你父母的屍體也不見了。這麼多年我一直不和你,是怕你還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