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準備拆家(1 / 2)

“村子的規模怎麼樣?”

“呃,應該也算不。”

“應該?也算?”朱簡堂的眼神漸漸嚴厲。

這廝是不是隻顧著盯著光腚女人看了,以至於忘了正經事情?

“村子距離水邊很近,是一個坡地,距離河道隻有二三十米遠。村子大概有三四十座房,像是用木頭搭起來的架子,上麵蓋著皮革。有一道木柵欄做的圍牆,鬆鬆垮垮的環繞著村子。從俺們的方向看過去,隻有一個出入口。出入口附近的空地上有幾個削尖的木樁。”朱一詳細的描繪道。

朱簡堂想了想,問:“有看到金屬器皿麼?”

“沒有。”

“這麼確定?”

“非常確定。俺們有靠近過水邊,嚇跑了不少人。有男人把長矛向俺們丟過來,其中一支落到船前麵不遠的水中,俺下水把東西撈上來一瞧,那矛就是個木棍綁著塊尖石頭。當家,句狂妄點的話,俺覺得對於這群野人也就這麼一點本事。他們村子裏最好的東西就應該是武器,沒啥能入得了您的眼。”

朱簡堂心中嗤笑,這還真不好。

龍山文化,知道吧,把全部落的精力全用到做陶上了。

他們製作出來的黑陶,黑亮剔透,薄如蛋殼,藝術價值極高。而他們的製陶技術有多高呢?高到很多器物用現代工藝都做不出來。

就這麼一個發達的史前文明,讓隻會低頭種地的二裏頭人給平推了。

二裏頭文化,就是華夏文化的起始點,夏王朝——我們先假設夏的確是一個王朝。

朱一完,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著朱簡堂看。

“操船的感覺怎麼樣,順手麼?”朱簡堂思考了一會,開口問道。

“感覺不太順手,當家,今老七十一差點掉進水裏淹死。俺們隻是會遊泳,離水手還差的老遠。”

朱簡堂默默的點點頭。

“這幾就不要東跑西跑了,全力以赴學會控製帆船,這幾條船過幾我有大用。”

轟走朱一,朱簡堂就著昏黃的油燈火光,拿著朱一描摹的簡單地圖,對比書所做的記錄。試圖找出來一條可以便捷的,安全的鏈接兩者之間的道路。

很難。

新夏同土著村落之間隔著一片丘陵地,高度超過一百民,寬度超過十公裏——這條件想開辟道路,不容易。

朱簡堂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的研究了半,最後發現,想一次性投送上百人,還是要指望不太靠譜的漁船來運輸。

······

9月11日。

編號從朱一百二十八到朱一百七十九的新晉村民們在老村民之前先吃過了早飯。整整齊齊在城鎮中心前麵的廣場上列隊站好,等待著主家安排工作。昨因為朱一幾人控製漁船從金河(薩克拉門托河)中撈起了魚,於是資源池中便多了一百單位的食物。反映到現實,便是原本五十人的隊伍多了一個尾巴出來。

大家衣著樸素幹淨,挺胸抬頭,紋絲不動。讓自己看上去精神矍鑠,以便被主家分配上一個好工作——這是住上下鋪的前輩村民們傳授的經驗。

四個工作隊當中,村民們最願意進入的是負責從農田中收集食物的;最討厭的,是站崗放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