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論秦,我們卻要從羋原起。
羋原,即屈原,是課本中的偉大愛國詩人,是懷才不遇自投汨羅的三閭大夫,是楚辭體的創立者,亦是“香草美人”的開創者。
關於屈原為什麼姓“羋”而不姓“屈”,這裏簡單的做下明,待在後期楚國篇細。
在先秦時代,無論貴族或百姓,姓,氏,名,字都要做區分,用以不同場合。《通誌·氏族略》中記載:“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所以這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便是先秦約定俗成的規矩。屈原的屈得追溯至春秋時期楚武王封公子瑕於屈地,屈作為地名(今湖北秭歸一帶),便是曆代以屈為氏。所以稱屈原,不稱羋原是當時正確的稱呼方式。
這時可能有人會提問,你的我都懂,那為什麼還要他姓羋呢?
我們的三閭大夫可是自己把自己的姓寫進了傳世作品《離騷》裏開篇第一句:“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我是古帝高陽氏的子孫,我的父親字伯庸。
這開篇的自述彩虹屁就拍的很巧妙了。
追自己是炎黃子孫的後代,那玩意兒沒用,因為你是我是大家都是。而如果能從自己最近的一脈中找到一個最牛逼的人,這份量可不得了,可謂好出生,抵千鈞。
這就是為什麼劉備要稱自己為中山靖王之後,而不自稱是高祖皇帝之後的道理。物以稀為貴,沒辦法,時逢亂世,高祖皇帝之後遍地都是呀!翻十八輩祖宗,誰祖上還沒闊過?!
所以屈原開篇就先告訴大家自己的身世高貴,高陽者,皇帝之孫也。這楚之先祖正是出自此,羋姓則正是楚其後也。
而秦,追本溯源,原被稱為“混夷”,是東夷族的其中一支,這支嬴姓部族的先祖嬴非子曾為周子養過馬,由於善飼馬而優則仕,被周子親封子爵,領到繼嬴造父後第二處封地即秦地,而嬴非子的第六代子孫嬴開也在機緣巧合下正式成為秦國第一任國君,史稱秦襄公。
而我們的故事,就從秦襄公的主子,周幽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