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鬆國海域,有一座麵積不大的島,島上以盛產一種赤紅色的石頭,而在當地有名氣。
這種石頭顏色鮮豔,裏麵布滿了紅色的花紋,如同火焰燃燒一樣,非常美麗。
當地人將這種石頭叫做赤炎石。
赤炎石隻是一種普通的石頭,除了顏色鮮豔之外,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不過,卻吸引來了很多外來的船隻,專門來到島上,采集這種赤炎石。
據那些采石的船工介紹,這種石頭將被送到那些達官顯貴的家中,用來裝飾院落。
用這種石頭裝飾的院落,效果非常好,深受那些達官顯貴的青睞。
因此,這種石頭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經不記得這座島以前的名字了。
隻知道,在東鬆國遙遠的海域裏有一座島。
在這座島上,盛產一種紅色的赤炎石,這座島也被稱作赤炎石之島。
後來,人們就稱這座島為赤炎島。
赤炎島上居住著幾十戶人家,在島嶼的中間位置,建造了一排房舍。
在房舍的前麵,有一條石子路,順著石子路一直往東走,就來到了一座碼頭邊。
一眼望去,碼頭上停靠著數十條漁船。
在漁船的桅杆上,還停留這一些海鳥,有人經過時,海鳥就扇動著翅膀飛向遠處。
“咚!咚!咚!”
傳來幾道聲響。
尋聲望去,在一條漁船上,正有人用錘子敲打著桅杆上的木塞子。
島上的這些漁民,在還沒有亮的時候,就頂著月光出海了,打完魚歸來之時,剛蒙蒙亮。
捕到的魚兒,除了自家食用外,大部分交由販魚者換取一些銀兩。
有了銀兩,就可以到附近的鎮上,購買一些生活用品。
林士賢是赤炎島上一位土生土長的漁民。
據,其祖上是官宦出身,由於先祖得罪了同僚,被罷免了官職。
為了逃避歹人的迫害,不得不舉家逃難。
最後,逃到了這座赤炎島上,從此在島上定居,隱姓埋名,過上了以打魚為生的日子。
林士賢已過不惑之年,家中有三個兒女,大兒子林東已經十六歲了。
孩子生來文氣,又識得一些文墨,已經在鎮上的米行當了學徒夥計。
每月有二兩銀子的收入,讓村裏的人都很羨慕。
這不,就在年關,已經有人向林士賢提親,想將自家的女兒許配給林東。
二兒子名叫林陽,今年也有十四歲了。
這個二娃子從就好動,經常在海邊玩耍,由於泡在海水裏,皮膚黝黑,看起來格外的健壯。
這個二娃長得雖然有些黑,不過並不難看。
長得眉清目秀,相貌俊朗,是漁村中這些孩子裏麵最中看的一個。
林陽從八歲開始,就和父親一起出海捕魚。
如今,已經有六個年頭了,不僅練得一身好水性,現在也是一位捕魚的行家裏手。
老三是個女娃,名字叫做林慧,今年也有八歲了。
這位女娃雖然出生在漁民家庭,不過孩子生的俊美,皮膚白皙,生聰慧,又非常活波可愛,在家裏經常幫著母親煮飯耕織。
林慧是家中的老,大哥常年在外。
隻有二哥有時間陪著她。
於是,林慧就時常纏著這位二哥,讓林陽給她撿些漂亮的石頭玩。
林陽也非常疼愛這位妹。
隻要有時間,就去沙灘上,尋找一些顏色美麗,圓滑溫潤的石頭,哄妹開心。
林士賢平時少言寡語,每日除了打漁之外,閑下來就教孩子一些文墨,講解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高興之餘也講一些東鬆國官場和商場上的經典故事。
每當父親講起外麵世界的故事時,林陽聽得都很認真,也希望自己可以考取功名,可以做官,可以出人頭地。
至於做什麼官?
他沒有想過。
想的最多的就是,如果自己能當官,就可以吃很多好吃的東西。
可以住在繁華的大都城。
可以讓父母和哥哥,都不用那麼辛苦的勞作。
也可以買很多好看的石頭,送給妹。
想到這兒,林陽就非常開心,不知不覺間,鼾聲已經響起,笑容依舊停留在林陽的臉上。
每下午,林陽就空閑了下來,經常和夥伴到赤炎島北麵的沙灘上玩耍。
他們有時摔跤,有時相互追逐,有時一起遊泳,大多數的時間是拾取海上漂來的木柴。
因為,赤炎島上草木不多,這些漂來的木柴,可以帶回家生火煮飯。
“二胖,前麵漂來一大塊木柴,看誰先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