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湊峰,屬於太行山脈,地處冀州。
此峰隱於太行山脈深處,方圓二十裏廖無人煙,本無名,乃是三年前袁紹與公孫瓚在冀州龍湊決戰,公孫瓚被擊敗,自此一闋不振,最終自焚而亡,袁紹得以一統北方。
然公孫瓚舊部嚴生等心腹,秘密攜救其遺子公孫離隱居在此深山之中,意圖複仇。
嚴生感於當年公孫瓚在龍湊之戰被袁紹擊敗,以致亡族,便將這延綿十裏之地命名“龍湊峰”以記當年敗亡之恥。
隻是那公孫瓚舊部數萬之眾,如此人數聚集在此,必然為袁紹發現,是以嚴生決議在此峰上修築屋舍,以此為大本營,修養生息,以圖東山再起。
遂將公孫瓚數萬舊部遣散於各地,隱於街市,並約定每年八月十五在龍湊峰相會,商討複仇事宜。
那公孫瓚生前被譽為“白馬將軍”,是以這每年八月十五大會,也被稱為“白馬大會”
這不,今日已是八月十三,距離每年一次的“白馬大會”僅剩兩,這兩日,龍湊峰上湧入大量人馬。
這些人聲勢浩蕩,或作農夫打扮,或作商隊趕路,又或是扮作難民逃亡,浩浩蕩蕩往龍湊峰奔去。
而在這人群之中,唯有三人衣著不同,有兩人作書生打扮,另一人橫眉冷目,身手健捷,是個練武之人。
起這三人,該是黴運當頭。
那兩個書生一個叫崔鈞,一個叫孟建。而另一個叫做徐庶,是個亡命江湖的劍客。
那崔鈞祖上三代皆是身居大漢三公高位,哪怕是到了崔鈞這一代,也是個中郎將的官職。
隻因那年董卓霍亂朝綱,十八路諸侯起兵討伐,崔鈞豁然響應。
董卓一怒之下殺了崔鈞生父,之後使得崔鈞厭惡朝堂的爾虞我詐,遂辭官南下,遊曆襄陽,拜入水鏡莊司馬徽門下,結識孟建。
隻因崔鈞祖籍冀州,一個月前結伴孟建自荊州襄陽出發,前往冀州祭祖。
那知這時中原紛爭未停,兵戈連連,曹操、袁紹、呂布等連年交戰,致使兵禍不止。
崔鈞、孟建二人剛到徐州,便被官兵強搶了盤纏,還欲殺人滅口。
逃命之際,正巧遇到徐庶騎馬經過救下他們。
而那徐庶原名單福,隻因前些年好友被官府冤殺,徐庶為其報仇,隻身殺入府衙,劍挑十八班衙役,擒殺橫行當地的惡吏縣令而流落江湖至今。
崔鈞、孟建得救,遂與徐庶同行,一日行至半夜,途經深山,正愁於無落腳之處,那知這深山之中竟坐落一戶不的人家。
遂前去借宿,豈不知這戶人家正是公孫瓚舊部田邑、關堰、單遼三人攜舊主公孫瓚遺子公孫離隱居之地。
田邑、關堰二人乃是公孫瓚麾下悍將,曾統領白馬義從,驅逐幽州邊境烏桓於百裏之外。
而那單遼則是公孫瓚麾下大臣單經從弟,飽學詩書,工於文章,乃智謀之士。
三人在此龍湊峰山腳,扮作農夫,每日教公孫離讀書練武,至今已有五年。
那嚴生在龍湊峰主持大局難免太過招搖,將公孫離和他留在一處,恐不安全,所以才將公孫離同單遼、田邑等留在山腳,以為策應。
這夜,單遼等人沒料到會有人前來借宿,不過看了崔鈞、孟建乃是書生,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崔鈞、孟建、徐庶三人得了落腳之處,一番道謝之後,也就睡下了,本來相安無事。偏偏徐庶半夜起來解手,在那不起眼的房角之處,發現藏有一顆人頭!
大驚之際,徐庶鎮定自若,料想此間主人,並非凡夫俗子,否則這屋內怎會藏有一顆人頭!
徐庶看這顆人頭裹有石灰,敷滿藥草,想來已斬下有多日。卻想不通這幫人拿著這顆處理好的人頭,欲往何處?
隨後徐庶悄聲叫醒崔鈞和孟建,想要連夜出逃,那知早已被關堰察覺。
徐庶自持身懷武藝,意圖強闖,那知關堰這等悍將,終日刀刃上舔血的武夫豈是徐庶所能敵?
三招之下,徐庶三人皆被擒住,是殺是放,遂請單遼決斷。
單遼心想,如今八月十五大會在即,若放他三人離去,指不定會報官來尋仇,不如直接殺人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