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遊會繼續,李敬文和葉淩霜開玩笑,卻不是很好笑。
“葉姐真是有自知之明啊!”李敬文已經被葉淩霜的自大打敗了。
葉淩霜聽著李敬文這麼一句評價,狠狠瞪了他一眼又翻了白眼。
一炷香到了,一位夫子起身:“下麵請各位按順序朗讀自己的作品,我們三個老夫子給各才子品鑒一番!”
……
李敬文本就對作詩興趣缺缺,隻是不掩對其中才藝女子欣賞,每每都會給他們熱烈的掌聲和叫好。
無疑,葉淩風的詩作受到了三位大夫子的好評。不過,更加受人矚目是每次李敬文的叫好聲,在座的都是世家子弟起碼涵養是有的,含蓄的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哪裏有李敬文這樣大喊大叫的,那是青樓或者茶樓裏才有的品味。
“李公子,不知道有沒有佳作可以讓我等拜讀?”這時,對麵一個官家子弟站起來向李敬文討教了。
“不好意思,這位公子。我不會寫詩,所以沒有可以拜讀的!”李敬文隨口回了一句,想起來對麵這位好像介紹自己是縣裏縣丞的公子。
“李公子何必謙虛,能來這個聚會的才俊都會一手!還請李公子不吝賜教。”咄咄逼人的架勢,讓李敬文好生反感。
李敬文知道,就算現在推搪過去,考慮了幾個呼吸之後,如此不接招等下肯定還會有各種刁難的話:“既然如此,我也即興賦詩一首。”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落款:李敬文
侍女將寫好的這頁傳到了夫子們的手中,三位都互相對視下,不約而同的點了下頭表示首肯,一位夫子大聲朗讀了下這首四言詩,還附帶點評了一下,稱其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這是今晚作詩被第二個點評為上品的佳句了,縣丞公子看到對麵李敬文似乎一點不在乎別人評價的模樣,頓時覺得自己大失顏麵,氣鼓鼓的拱手算是道歉了,隻是不知道有幾分是歉意幾分憤怒。
……
而對於葉家兄妹來,那是無比震驚的!雖然認識時間不長,可是沒有聽身邊這位有如此才學,如此佳作,絕對可算有狀元之才!
李敬文可不會作詩,可是抄詩可會,這篇唐中期杜郎中的中秋詠月算是比較出名的一首,對於接受一千多年後的高等教育的李敬文可謂是信手拈來,即便再來個兩三首都沒有問題。
……
葉淩霜望著身邊這個有點陌生的男子,可是越看越是看不懂了,想不明白一個農家子如何讀的起書,關鍵是陳家莊可是沒有村塾的,這個葉家人對陳家莊、李敬文都打聽的一清二楚。
隻有是家學了,可是護衛回報李敬文的父母是靠種地、打獵為生,現在看來也不竟然。既然家學能教出如此有才情的後輩,那他的父母肯定不是如護衛下鄉打聽的那般,再看李敬文從進去葉家以及參加今晚的園會這段時間見過的人,無論地位高低都是淡然對待,沒有一點卑躬屈膝討好樣,也沒有倨傲鄙世的虛榮樣。真是人品、才情、品貌都是上等,自此深推李敬文的父母定然身份不俗。
“李公子,這首詩作的真好,看來李公子真是人不可貌相,淩霜佩服!”
“是啊,敬文,家父隻是問你讀過書沒有,你隻是讀過一些,看來這個一些有很大水分。你這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葉淩風也是誇讚起來。
“哪裏,哪裏。我隻是略受家學而已,學問才情哪裏比得上葉大哥。葉大哥就不要取笑我了。也是被逼的走投無路了才想讓某些人閉嘴,不然今晚的暢浮園會怕是要掃興而歸啊!”李敬文也是趕緊借坡下驢。
“既然如此,那本姐也去獨奏一曲,給李公子助興。”葉淩霜也是夠調皮的,不等勸阻便站了起來,從後麵秋菊手中拿過了一把古箏走上中央。
周邊各大世家和官家子弟,都是哄聲一片,叫好聲直到葉淩霜坐下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