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浮生(1 / 2)

“地孕萬物,萬物皆有靈,人、道、神,鬼、妖、邪、魔,皆可為靈也。萬物生而求活,於地間起伏掙紮,道神有曰:十中生亂,百中生戰,千中生禍,萬中生靈,是以為靈者,皆不凡也,不可常眼看之,不可常理對之。人生為萬物之本,有靈者成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青山環抱,樹木林立,尺許深的草叢間,一條羊腸道,彎彎曲曲的向著前方延伸而去,忽而豁然開朗,就見一個大湖突然出現,再尋聲看去,有一個八九歲模樣的童子,此時正坐在一塊黑青色大石上,手中捧拿著一卷竹書,目不轉睛的看著,口中也安然的朗讀著。

這童子唇紅齒白,頭上略長的黑發,正用草繩束起,一雙眼睛就如他身邊的湖水般有靈,黑如寶玉,更是帶著些許成熟的智慧之光。再看這童子身穿一身補丁摞補丁的麻衣,一杆鞭子插在他的腰間,光著腳,映著四周的山水草木,當真是好一副恬淡的自然美卷。

“哞!!!”

忽聽一聲悠長的叫聲,很是不合時宜的打破了這童子的讀書聲,接著就見童子皺了皺眉,眼睛從竹書上挪開,側臉望向身邊的大湖,而後站起身開口衝著湖麵喊道:“阿黃,又打擾我讀書,下次不帶你下水玩了!!!”

“哞!”

又是一聲回應,接著就見平靜的湖麵蕩起了水波,一隻黃牛忽地從水中露出了一個牛頭,劃開湖麵就向著童子這裏遊來。

“嘩啦~”

突然,這童子的腳下又響起了破水聲,尋聲看去,竟是幾十條大魚,正在這童子身下的大青石邊湧動著。這幾十條大魚中,青色居多,黑色次之,少許白色帶紅,其中一條金色大魚,距離大青石的位置最近,其他的大魚則是圍繞在他的四周,而此時湖水的湧動,正是四周那些大魚鬧出的動靜,那條金色大魚,依舊是靠在大青石邊一動不動。

“散了散了,阿金!帶著你的夥伴們走吧,明再來,阿黃上岸,我們該回家了!”童子先是收好竹卷,放進了自己的胸前衣服裏,而後向著大青石下方了句,隨即又對著遊過來的黃牛喊了聲,抽出腰間的鞭子,接著一躍從大青石上跳了下來。

“啪~”

落地後,童子用手裏的鞭子打了個鞭花,一聲驚響聲,再次劃破了這四周的安靜。

“哞!”

“嘩啦~”

這一鞭子似乎是一個信號,黃牛叫了聲回應,接著從水中上岸,大青石下水聲咋起,金色大魚突然躍出水麵,尾巴在空中搖了搖,似乎是在跟童子告別,而後重重的落入湖水中,快速的消失不見。

“阿黃,回家!!!”

夕陽西下,晚霞出現,照耀在大湖的水麵之上,照耀在那塊大青石之上,也照耀在騎著黃牛的童子身上,清風吹過,草木隨之招搖。

——

冡村一共九十九戶,是個大村,相傳,村裏人都是奉命搬遷而來,一共有九個姓氏,然而奇怪的卻是,這些人裏麵沒有一個是姓冡的。此外冡村還有諸多讓人不解的規矩,比如村裏人無論如何都要保持九十九戶,姓氏也必須是不同的九個,另外,每戶的家裏人也不能超過九人,少了則必須保持在三、六之數,多了就必須離開村子,此外還有禁地與各種習俗,其中尤其以每年九月初九的安魂節最為隆重。

騎著黃牛的童子,沿著彎曲道,穿過草木叢林,最終道變大道,一幅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景象躍然入眼。

“浮生,浮生,快點回家,你母親又給你添了個妹妹,大家都在給你家賀喜呢!”一個欣喜的聲音遠遠響起,就見一個有些邋遢的半大子,正向著剛剛回來的童子,搖手呼喚著。

這騎黃牛的童子,姓柳名浮生,父親名為柳長青,是九年前新搬來的教書先生,家裏還有另一個哥哥,母親,爺爺奶奶都在。然而除了柳浮生以外,他們家裏人都頗受村裏人的尊敬,至於為何柳浮生例外,其中原因自然是有些複雜。

“母親生了,怕是我也該離開這村子了!”柳浮生聽到半大子的喊話,卻是沒有絲毫興奮之意,口中喃喃道。

“嘿,浮生,等你去了前村,一定要到處逛逛,最多兩年,讓你母親再給你添兩個弟弟妹妹,你就可以回來了!”那半大子見柳浮生沒有回應他,再次喊話道。

很顯然,半大子之所以這麼,也是熟知村裏的規矩的,隻是他不知道,出了村子的人,根本沒有一個能夠回來,這一點從柳浮生的母親肚子大起來以後,柳浮生就默默的調查過了。

柳浮生依舊沒有回應半大子,安靜的待在黃牛背上,任憑黃牛把自己往自己的家裏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