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劉伯溫的迷弟,劉牧心裏清楚劉伯溫會在洪武四年被朱元璋賜還鄉裏,但沒想到竟然在這個時間點上,莫非是自己勝了劉伯溫,讓朱元璋下了這個決心的。
身為迷弟,劉牧得去送一送劉伯溫啊,這一次分別不知道何時能夠再見了,雖然劉伯溫過幾年還會再回京城,但那時自己在哪還未可知啊。
下定決心,劉牧讓張順下午替自己上課,便來到馬廄,牽了一匹馬,就衝向了京城,留下一群人目瞪口呆。
楊大浪揉了揉眼睛,不可置信地問道:“劉三,少爺什麼時候學會騎馬的啊。”
“我不知道啊。”劉三比楊大郎更加驚訝,他畢竟是陪劉牧一起長大的,少爺是什麼人啊,那可是從八歲起就臥病在床的人,別騎馬,連走路都費勁。
大學的時候,劉牧曾經去內蒙古待過一段時間,也就是在那時,學會了騎馬。來到明朝後,雖然有了更多的機會去騎馬,但是劉牧還是選擇坐馬車,甚至騎毛驢,也不會選擇騎馬,畢竟騎馬太過於顛簸。
出了劉家莊,便徑直往通濟門騎去,京城有很多門,劉牧也猜不準劉伯溫到底會走那個門,能不能見到,一切就看緣分吧。
上還是眷顧劉牧的,還未到秦淮河岸,劉牧便望見一隊馬車緩緩駛來,馬車蓬角上的燈籠上麵寫著一個劉字,宣示了主人的身份。
劉牧勒住馬韁繩,慢慢的來到車隊麵前,問道:“這可是誠意伯的車隊。”
馬夫一愣,也不知道該是還是不是。馬車蓬的簾子拉開了,露頭的是劉璉,見來人是劉牧,就有些沒好氣地道:“原來是劉公子啊,臨行之前,還要挖苦我們幾句嗎?”
看來,劉璉還是沒有從父親失利的陰霾中走出來啊。
“不得無禮,劉公子是我們家的貴客。”馬車裏傳出劉伯溫的怒喝。
劉璉趕緊低頭認錯,劉伯溫從馬車裏走出來,雖然身體很瘦削,但是看上去精神抖擻。能平安的回家對於劉伯溫而言,果然是一件大的幸事啊。
劉牧從馬上跳下來,拱手道:“沒想到劉大人竟然走的這麼倉促。”
劉伯溫在劉璉的攙扶下,下了馬車,笑道:“沒想到劉公子竟然是這麼重情重義的人,你我不過是萍水相逢,老朽實在沒想到公子竟然會來為老朽送行。”
重情重義,劉牧對此可不敢當。
在不遠處的岸邊有一個亭子,劉牧指了指,問道:“先生可否借一步話呢?”
“爹,我們還要趕路呢”劉璉在劉伯溫耳邊聲的提醒他,還不忘瞥一眼劉牧。
看樣子,劉璉對自己成見比較大啊。
劉伯溫倒是沒有聽兒子的建議,欣喜地同意了劉牧的請求,劉璉隻能無可奈何地歎了一口氣。
站在亭子裏,便可以望見秦淮河兩岸兩岸的繁花似錦,但是這些在劉伯溫眼裏,遠不如家裏的野花來得好看。
劉牧和劉伯溫麵對而坐,劉璉負手而立,站在劉伯溫身後,一雙銳利的雙眼死死地盯著劉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