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無垠的南瞻大陸中,趙國隻是在其版圖上的一個國,萬鬆山,位於趙國境內邊陲,綿延百裏,峰巒起伏,是趙國為數不多的幾座大山之一。
此時正值五月時節,氣給人的感覺不出涼意,也自然就沒有難熬的酷熱。微風從山間緩緩撫過,卷起泥土的清香,攪亂飄揚的落木,轉了個彎兒,最後落到了萬鬆山的山巔,站在那裏俯瞰群山的一位文士少年身上。
少年身著白色文士長衫,約莫十六七歲的模樣,身形雖看上去雖然有些瘦弱,但好在生的文質彬彬,配上他那雙清澈的明眸,透露出一股靈動之氣,隻是此刻正皺起眉頭,望著趙國無盡的土地,眼底深處,蕩漾著一抹茫然。
“滿腹聖賢書又能如何?權貴壟斷官場,想要寒門入仕,簡直難如登……”
少年輕歎了一口氣,他是萬鬆山麓腳下西北方,青山鎮內的一位普通書生,姓方,名明澄,取心靜澄明之意,字阿照,尚未到弱冠之年,卻也稱得上是命途多舛,娘親在他兒時便去世了,父親因在三年前害了一場惡病,也不幸撒手人寰。
方明澄的父親,生前是青山鎮的一位儒生,他自受父親耳濡目染,也算得上是半個書香子弟,所以方明澄本人不僅是飽讀詩書,更習得了他父親的看家本領,能寫的出一手好字。隻可惜,趙國的製度不比東方的大周帝國,趙國采用的選官方式,是地方向中央推薦人才,也被稱之為“舉薦製”。本朝開國之初,在這一製度下,倒也湧現出了不少名臣將相,隻可惜隨著歲月的推移,慢慢的,舉薦人才的才德標準逐漸被人忽視,取而代之的,家世門第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朝廷選官的主要標準,從而導致如今,趙國境內基本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麵。
“父親給我留下的家財,本就不殷,如今算算,也沒有多少了,莫非我方照真的應了古人的那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嗎?”方明澄自嘲,神色有點暗淡,趙國的舉薦製也有筆試,方明澄不僅參加了,還拿到了第三名的不錯成績,在加上地方官員的推薦信,二者合一,若是立國之初,方明澄必能寒門入仕,隻可惜如今趙國的局麵……所謂的筆試,在現在的趙國,也不過是做做樣子。
“總不能子承父業,繼續著父親生前代寫書信的生意吧?可這門生意前兩年,也被官府的專人壟了去,我若重操父親的舊業,恐怕還不如父親,維持基本的溫飽都難……要不然實在不行,我去和隔壁的胡木匠學學手藝算了,想來起碼還能解決個溫飽問題。”
想到這些,在聯係到自身的窘況,方明澄沉默了下來。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方照,到底該何去何從……”
山頂之上的方明澄,望著蔚藍的空,喃喃發問,縱然方明澄比起一般的同齡少年,在心智上,要成熟許多,可他畢竟也隻是一個不過十六七歲的少年,這樣的迷茫,對他而言,就與眼前無盡的蒼穹看不到盡頭般無異。
許久之後,方明澄才收回了目光,搖了搖頭,將神色之中的茫然之色盡數隱藏了起來,旋即將那一直係在自己脖頸上,如拇指蓋大,呈現蛇盤旋狀的墨色墜子解了下來,這個古怪的東西,是如今方明澄早逝的爹娘留給他的唯一念想。墜子通體黝黑,很難辨認出是到底什麼材質做得的,不過方明澄的父親曾告訴過他,這東西來曆不簡單,乃是仙家的仙器!
據方明澄的父親,他們方家的祖上,曾經有幸救下過一位落難的仙人,那位仙人感念祖上恩德,便在離去之前,留下了這枚如墜子般大的仙器作為報答,仙人承諾,會給他們方家血脈一人通往仙路的機會,想使用之時,隻需將方家的血脈之力融入其中即可,屆時仙人自會到來,不過這期間也會有劫難降臨,也因仙人留下的這句話,使得一脈單傳的方家,這幾百年來,還真的無人敢對這個墜子做什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