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夥伴也不是沒有,鄰居幾個年齡相仿的,從楊彩霞不在以後,“鬼哥”自己就變得比較孤僻,也很少找他們玩,漸漸地就疏遠了。
劉建設和劉春燕自然很高興,三人吃過飯,趴在桌子上,做了個“鬼哥”的作息時間表,也沒高水平的內容,主要是一些跑步,鍛煉的時間安排,以及多在學校參加各種活動和廣交朋友等的要求。劉建設擔心“鬼哥”堅持不下來,先堅持一個禮拜,“鬼哥”卻自告奮勇的地,自己可以,按一個月來考察。父女倆聽後自是很高興,也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欣然應允。
劉建設把“鬼哥”的訓練場地,分了兩部分,跑步主要在尺水河河堤上進行;球類運動安排在院子裏,也沒什麼球——沙包,羽毛球,跳繩,木製玩具槍等,除過羽毛球是劉建設從鎮上買回來的,剩餘的都是自己“生產”,院子自製的單杠,啞鈴等。自此每早上,剛亮,劉建設和“鬼哥”兩人就出現在尺水河河堤上,忽高忽低的徑,律動著“鬼哥”愈來愈有節奏的跑步聲,過程中自然也有想妥協、想放棄,甚至摔倒過,疼過,但每次望見後山,總感覺有人在點按他的“任督二脈”,給他力量,給他堅持的信念,再繼續就成了習慣;劉建設因為腿傷,剛開始在前麵帶著“鬼哥”跑,到後來就變成跟在“鬼哥”後麵,兩人由一圈增加到兩圈,直到5圈。大汗淋漓,氣喘籲籲的兩人回到家,收拾停當,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
院子裏因為有了許多新鮮的玩具,自然而然地也吸引了不少村子裏的朋友。放學後,滿院子都是晃動的人頭,這兒一撥打羽毛球,那兒一撥丟沙包……歡騰地院子一下子變的熱鬧起來,“鬼哥”自然也參與其中,時不時還會對每個玩具該怎麼玩,給大家指導示範一番,儼然一幅“孩子王”的架勢。“鬼哥”身上也明顯發生了變化,第一個就是個子長了不少,比同齡人高出半頭,塊頭看著更壯實,第二個是臉上看著有了剛毅,有了發自心底的笑意。更為可喜的是,“鬼哥”自己在這些孩子中組織了一個“晨跑隊”,大致有10來個人,男生女生都有,堅持了段時間,就剩了兩個人,他和“他”。。
尺水河河堤上每早上就增添了一幅新畫麵,村子裏的院子裏也增添了許多笑聲,自然而然就吸引了不少非同齡,非本村的孩子也來玩。這其中就多了曾因欺負“鬼哥”而挨了劉春燕一棍的那個男孩,剛開始來到“鬼哥”家院子的時候,隻是站在巷子裏看著滿院朋友在玩,怯生生、羨慕地看著,偶爾也跟著笑著。接連來了好幾,都一直那樣,“鬼哥”那就鼓起勇氣,走到他跟前,:你想玩嗎?想玩就來吧!“鬼哥”就去拉他,還是不敢去,嘴上低聲:“棍姐”不會再抽我吧!“鬼哥”就像大人一樣:你看你,年齡比我大,長得比我還高,比我還壯,怎麼連你當初欺負我的勇氣都沒有了?
他就跟著“鬼哥”走進院子,快到“鬼哥”他們玩的地方時,又問了句:“棍姐”不會再抽我吧?“鬼哥”大笑著:放心吧,玩你的,有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