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章節(1 / 3)

第一章宇宙萌動

起初,宇宙沒有人類、沒有生命、沒有陽光、沒有空氣,沒有太陽地球月亮,也沒有所見的一切星球,自然也不存在什麼星係星河。總之一句話,宇宙是一片混沌,什麼都不存在。

那時我們的宇宙就如一個碩大的雞蛋,亳無生息靜靜地懸浮在一個黑暗無邊的空間中。別問是什麼空間,因為那空間已超出人類的想象範圍。(就是我們的宇宙空間,人們都想象力不夠用,稱之為“無限大”的空間呢。凡事都有限度的,再大終有疆,再也有度,所謂的“無限”是從意識的茫然狀態中產生的。一隻螞蟻若在一個球麵上尋找盡頭,它恐怕也會覺得這個球是無邊際無限大的。)

我們的宇宙當初比現在得多,她就如母腹中尚未受精的卵子一樣靜靜地懸置於母宇宙空間中。她內部一片混沌,但我們今所能見到的認識到的及還未見到未認識到的都已存在於混沌虛空中,隻是都以最原始的微粒和微波能的形式存在而已;誇克、輕子、波色子、希格斯波色子等這些物質基本粒子似有若無地儲存於宇宙虛空中,整個宇宙塞滿了這些微粒,象一個充滿蛋清蛋黃的卵蛋。

看似虛空的宇宙實際上無一絲空隙,粒子與粒子緊緊挨擠著,似乎再不能多擠進一粒,這就是最初地的圓滿之數!

宇宙什麼時候誕生的,這無法知道,靜靜地存在多久,也無法知道。萬事有時,就在宇宙毫無生息無始無終地懸浮在母宇宙之中際,忽然從宇宙外有一道大光衝開宇宙厚厚的保護殼突入到宇宙內,這道大光似一股能量,也似一股信息,祂一進入宇宙就以超光速在空間內竄遊,所到之處微物盡被喚醒,誇克,輕子,波色子,希格斯波色子都似從那道光的信息能量中獲得生命一樣,都以自己的本能規律開始自旋運動,就這樣,整個宇宙都因這道光的力量獲得了生命!

撇開物質科學的化學科不談,從抽象歸納,古希臘人認為有木火土氣四種宇宙要素;而古印度人認為地水火風是自然界四大要素;這都比華夏的古人的哲學頭腦遜色多了!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了幾千年的“陰陽五行”才是宇宙哲學之真諦!宇宙中無法數算的微物質,最終真正能形成讓人類感觸得到的物質形態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能觸摸的形態和陰陽兩種氣流,所以共七種物質形態。也就是宇宙內那些無法數算的物質總共就分為七大家族。五行之規律很複雜,簡單地一下生克原理吧。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此循環相生,就可生生不息無限壯大,是謂良性循環;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謂一物降一物,是製衡之道,君子善用可保社會平衡,若在社會中自動形成相克之局則社會沉淪不遠了。而五行生克循環卻非陰陽兩家的介入不可,否則不成。

話回來,當初宇宙中的眾多微物質,總體劃分為七大家族,而陰陽兩大家族既是五行家族之間的媒介,也是五行家族的寄居者,它們與五行家族既是一體又是獨立的存在。在那道大光激活了微物之後,微物活動了起來。它們是怎麼活動的呢?當然是有質量的基本粒子自旋運動,無質量的電子自旋並繞著有質量的粒子運動。就這樣七大家族各種各樣的基本粒子都按自己的運行方法和軌跡開始活動起來。

運動是要消耗能量的,雖有宇宙內“能量守恒”之,但物質衰變也是無可辯駁的物理現象,人類依靠食物來補充消耗的能量,那基本粒子靠什麼來維持因運動不斷消耗的能量呢?當然是五行相生原理在維持著宇宙內不可數的眾多基本粒子的生存及運動。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如此循環相生,宇宙生生不息!讀者們想想吧,諾大的宇宙間,無數的基本粒子各按自己的軌跡在運動,場麵何基壯觀?!但基本十粒子都有自己最基本的思維,就是條件反射性思維,也就是宇宙內最原始的思維!所以當它們能量消耗到臨界點時,它們的最原始需求欲就會驅動它們去尋找能量補充之源,附近哪有能量之源,它們就會被那股能量之源吸引,它們就會潛意識地向那股能量之源靠近,這就是造成宇宙“萬有引力”的真相,也是一切引力的源泉!

所以起初宇宙的狀況是這樣的:金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餓了,它們就會潛意識地向土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靠近;土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餓了就會向火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靠近;火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餓了就會向木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靠近;木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餓了就會向水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靠近;水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餓了就會向金屬家族的基本粒子靠近。這樣生生相息本是完美,但物質生就有雙麵性,所以物質規律注定不得完美,因此物質之間既有相生也有相克!

宇宙內若隻有矛沒有盾該多好啊,那將一切都無往不利!奈何物質基本規律就是如此。宇宙內的物律究竟是由誰最初設定的???當物質基本粒子向能量補充之源靠近時,成功固然就在前方,但危險也正潛伏在前方。比如金屬粒子在向它的母族土屬粒子靠近時,而屬粒子也正向火屬粒子靠近,那麼金屬粒子在與土屬粒子靠近的同時就很大的機率會遇上火屬粒子,火克金,那麼一旦不巧遇上火屬粒子,金屬粒子僅有的微弱能量就會被火屬粒子驅散,金屬粒子不但得不到很好的能量補充,而且會加速衰變,可謂適得其反!但這也沒辦法呀,土屬粒子也要補充能量啊!諸如此例,土屬粒子向火屬粒子靠近時難免會遇到木屬粒子,木克土;火粒子向木粒子靠近難免會遇上水粒子,水克火;木粒向水粒靠近時會遇到金粒子,金克木;水粒子向金粒子靠近時會遇上土粒子,土克水。五行家族命運都是一樣,希望夾著危機,成功伴著毀滅!隻有陰陽兩大家族夾在五行之中,似乎比較輕鬆,然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陰陽家族也一樣受到影響,因為五行相生時它們能從相生中獲得能量的補充,而五行相克時,它們也會損耗很多能量,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然,五行還有旺相規律。所謂金能克木,木旺金相;木能克土,土旺木相;土能克水,水旺土相;水能克火,火旺水相;火能克金,金旺火相。總之以多勝少就是以弱勝強的笨方法!所謂“物以類聚”,在漫漫的宇宙生化過程中,同家族的粒子自然有碰到一起的機會,但凡相互投緣的,或對自己有補益的,它們就抱團組織在一起,當它們組織成一團後,再碰到克星粒子時,就不會受到克星的欺負了,它們本能地覺得這樣很爽,所以決定永不分開。逐漸地,幾大家族的粒子都意識到這點,於是都逐漸抱團以對抗克星對家。幾個粒子抱團成的組織單位就是現代物理學稱謂的“原子”,原子就是宇宙最原始的生命組織集體,那個時期也就是宇宙內原子形成時代。

原子對基本粒子,當然是原子力量大,但當原子對原子時,克星依然是克星。如果基本粒子組成原子是毫無意識之舉,那麼原子組成分子就是有了最基本的微弱意識。因為一個基本粒子的信息量太單純太微弱,毫無交織變通之能,而原子由幾個基本粒子組合成的單位,就有幾個粒子的信息交織成一體,那麼原子的信息運算能力就理所當然要強一些。所以當原子在屢次受到克星重創之後,它們就會思謀保護自己的方法,趨吉避凶是生命的性!於是幾個投緣原子抱團的時代就來臨了,這就是宇宙的分子形成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