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見如來,封真佛(1 / 3)

卻說唐僧四人,上了西天大路,西方佛地,果然與別處不同。小道旁,盡是琪花瑤草古柏蒼鬆,所過之地,家家向善,戶戶齋僧,山下好多人修行,又有好多僧眾林間誦經。

師徒們夜宿曉行,又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衝天百尺,聳漢淩空。低頭觀落日,引手摘飛星。豁達窗軒吞宇宙,嵯峨棟宇接雲屏,黃鶴信來秋樹老,彩鸞書到晚風清。此乃是靈宮寶闕,琳館珠庭。真堂談道,宇宙傳經。花向春來美,鬆臨雨過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鳳儀翔萬感靈。

三藏見了遙指道:“悟空,哪裏是什麼地方!好生壯觀!”

孫悟空哈哈笑道:“師父,你在那小西天假雷音寺麵前尚且跪拜!今日來到這西天真佛地!怎麼不認得了?”

唐僧聞言,心中大喜,慌得翻身跳下馬來,師徒走到了那樓閣門口。

隻見一個道童,在山門之前叫道:“那來的莫非東土取經人麼?”

唐僧連忙整衣,抬頭觀看,見他身披錦衣,手搖玉塵。

孫悟空認得他,道:“師父,此乃是靈山腳下玉真觀金頂大仙,他來接我們哩。”

唐僧醒悟,進前施禮。大仙笑道:“聖僧今年才到,我被觀音菩薩哄騙了。他十年前領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人,原說二三年就到我這裏。我年年等候,渺無消息,沒想到今年才相逢啊。”

唐僧合掌道:“有勞大仙盛意,感激!感激!”不覺天色將晚,師徒就於玉真觀安歇。

次日早上,唐僧換了衣服,披上錦襴袈裟,戴了毗盧帽,手持錫杖,登堂拜辭大仙。

大仙笑道:“昨日聖僧衣著襤縷,今日袈裟鮮明,觀此相真佛子。”

唐僧師徒拜別就行,那大仙笑吟吟,攜著唐僧手,接引旃壇上法門。指著靈山道:“聖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藹千重的,就是靈鷲高峰,佛祖之聖境。”

唐僧見了就拜,大仙道:“聖僧,你與大聖、天蓬、卷簾四位,已此到於福地,望見靈山,我回去了。”

四人繼續前進,行走不時,便見一道大河阻路,旁邊一個牌匾寫著“淩雲渡”三個大字!

唐僧道:“悟空!莫不是金頂大仙指錯了路?這河如此寬廣,我們怎麼過去?”

孫悟空笑道:“沒錯!沒錯!師父我們等船來吧!”

忽然見那河之中,一人撐一隻船來,叫道:“上船!上船!”

唐僧大喜道:“徒弟。那裏有隻渡船來了。”

他三個跳起來觀看,那船兒至近,竟然是一隻無底的船。孫悟空早已認得是接引佛祖,又稱為南無寶幢光王佛。孫悟空卻不題破,隻管叫:“這裏來!”

霎時撐近岸邊,三藏見了,又心驚道:“你這無底的破船,如何渡人,上船就沉下去了?”

佛祖哈哈一笑,道:“我這船鴻蒙初判有聲名,幸我撐來不變更。有浪有風還自穩,無終無始樂升平。六塵不染能歸一,萬劫安然自在行。無底船兒難過海,今來古往渡群生。”

孫悟空合掌稱謝道:“承盛意接引吾師。師父,上船去,他這船兒雖是無底,卻穩;縱有風浪,也不得翻。”

唐僧惶惶恐恐,驚驚疑疑,隻得上船。沙僧又牽著馬,師徒都站在船梆子上。

那接引佛祖撐著船,不一時穩穩當當的過了淩雲仙渡。忽然一道光影怦然落下水去,唐僧嚇了一跳。孫悟空笑道:“如今你是脫胎換骨了!再也不是凡人之軀,可駕雲了!哈哈!”

唐僧正然不解,船已經靠岸,才轉身,輕輕的跳上彼岸。

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此誠所謂廣大智慧,登彼岸無極之法。

四人上岸回頭,連無底船兒帶著船夫都不見,孫悟空方說是接引佛祖。

唐僧這才省悟,稱謝不已。一個個身輕體快,步上靈山,早見那雷音古刹:

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鬆立枝頭,渾如煙捧玉。彩鳳雙雙,青鸞對對。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又見那黃森森金瓦迭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閑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