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人退得很快,甚至都沒有什麼留戀:既然打不進去,那就不要白白丟了手下人的性命。
遼東半島,現在是亂得一鍋粥,前文有提到,168年,那裏通貨膨脹、名不聊生。
亂世,最能看出一個君主的雄心,與努爾哈赤不同,皇太極有點兒類似於李治。
他爹把自己家的下搓成一個團兒,皇太極是把這個團兒捏得瓷實。
隻是他們父子兩個,比起李二和李治來差得很遠就是了。
這段曆史非常有趣,大明其實是在一瞬間衰落的,也就是放任西北民亂開始,明朝一瞬間衰落,而滿清,則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往前走。
最後機緣巧合之下,還未徹底長成的滿清,一口吃成了個大胖子!這就是題外話了。
現在,同濟城外的情況卻很巧。
鐸勒率了三千精騎,帶著韃靼王庭最崇高的禮節:一條潔白的哈達。
哈達送給客人,與兄弟們在敖包前相聚,與同族共祭成吉思汗。這三件事,就是蒙古人最重要的三件事。
林丹汗喜歡李九州的槍,他甚至能想象到,擁有了槍的草原武士將會所向披靡,事實也是如此。
同濟城的槍,其實打不破同濟城的甲。如果騎兵同時裝備上槍和甲,那就是同時裝備了下最堅固的盾和最尖銳的矛,所向披靡是肯定的。
為了表示出林丹汗的重視,韃靼王庭點出一萬匹黑馬,然後由三千個好騎手前去。
林丹汗是個要麵子的人,聽同濟城在一個山疙瘩上,那就正好讓膽大包的李九州看一看萬馬奔騰,聽同濟城的槍械很厲害,那就讓他們呢也看看韃靼騎士的威勇!
每一位王,都需要炫耀自己的肌肉,這個過程不僅是讓對手聞風喪膽,更是讓自己人耀武揚威:驕兵,才能必勝!
隻是現在,場麵比較尷尬。
鐸勒去往同濟城的路上,遇到了熟人:後金來的使者:蘇和爾泰。
這家夥怎麼在這裏?這家夥怎麼帶著如此龐大的隊伍?這家夥的隊伍怎麼損傷慘重?
蘇和爾泰,自然是前來與韃靼王庭議和的,去年皇太極開始攻打朝鮮,拔出了滿清連接明朝的最後一顆釘子。
所謂遠交近攻,皇太極認為,同為部落族群的韃靼人應該與大清產生一些共鳴,實際上也是如此。
自從後金崛起以來,蒙古草原上的韃靼對他們的感情,就十分地曖昧:
蒙古大汗們還沒有徹底忘記成吉思汗的榮耀,後金也急需一個強力的援助共抗明朝。
這個故事,再開始,是兩個窮漢與一個富家翁的故事,也就是傳中的鬥地主。
所以作為特使的蘇和爾泰,自然是麵見了林丹汗,後金崛起地太快,林丹汗帳下不少人死於後金之手,皇太極現在需要一個時間窗口,去休養生息。
剛剛打下了朝鮮,滿清需要緩緩,這時候,不可輕啟戰端;蘇和爾泰的任務,就是穩住林丹汗,順便再好好刺探一下草原上的情報。
蘇和爾泰已經在漠南草原,活動了一年多,滿清出兵朝鮮的時候,他就已經來到了漠南,就是想要在未來,能通過漠南蒙古,把來自明朝的貨運與後金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