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宮大殿前的廣場上,人數越來越多,而當一位粗布麻衣的青年出現後,喧鬧的人群,突然陷入寂靜。
“李景林……”有人喃喃自語。
楚舒抬頭望去,那青年粗衣布衫,長相普通,若不是腰間懸著劍,還以為是一個普通的農家百姓呢。
實際上,他卻是‘都江堰李家’的嫡係子弟,出身高貴,修為不凡!
林景林的到來,標誌著‘雲英試’真正的開始,沒多久,一位位氣質不凡的‘青年俊傑們’,紛紛開始亮相了。
一位素白華服的青年,笑意吟吟,輕搖折扇,他是丹陵府才子,‘趙孟元’!
一位身材高挑的白衣美女,雲紗遮麵,身姿曼妙,她是成都才女,‘蘇冰梅’!
除此之外,數十名氣質不凡的青年才俊,也相繼現身,青羊宮大殿前的廣場上,很快坐滿了人影。
“轟~~~”
忽然山下傳來一陣轟鳴聲。
緊接著,一個身軀高大,穿著紫金鎧甲的魁梧青年,手持一杆方畫戟,突然出現在青石廣場上。
一雙濃眉如刀,一雙冷眸似電,孤傲的掃視全場,旋即大步流星,走向青羊宮大殿下,三張空著的桌案。
霸王,李玄通!
“吾等參見世子殿下。”驀然,全場青年才俊起身,朝魁梧青年躬身一拜。
李玄通神情孤傲,也不見回應,隻顧邁步向前,然後猛地一撩赤紅披風,盔甲葉片叮當作響,盤膝坐了下來。
咻!咻!
緊接著,一紫一金兩道人影從空飛來,降落在青羊宮大殿前,浮現身形,是一個紫衣官袍的黑須中年,和金色蟒袍的白發老者。
“參見蜀王殿下,參見郡守大人。”眾人再次躬身一拜。
“免禮。”老蜀王親切的擺擺手,然後與蜀郡郡守‘薛長庭’笑著盤膝坐下,旋即目光掃視全場,慈眉善目的道。
“今是九九重陽節,大家都別拘束,放開一點。”老蜀王微微一笑,扭頭看向黑須中年,“長庭啊,開始吧。”
“好。”薛長庭頜首點頭,目光掃向全場道,“本官也不贅言,今日就以‘登高’為題,大家各抒己見,寫一篇詩歌吧。”
“是。”眾人躬身領命。
案桌上,早已有備好的筆墨紙硯,楚舒皺眉沉思片刻,便執筆蘸墨,開始一篇七言律詩,名為《飛》。
自古以來,登高必賦。
春秋孔聖認為,“君子登高必賦,人願者何?”
這是因為人在登高時,總能賦詩述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
大唐開國三萬年,登高賦詩者,如過江之鯽。
前有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泣下。”,後有杜詩聖《登高》望遠,“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登高者不計其數,所見所想著也各有不同。
而楚舒……
卻心神震撼,腦海中浮現出老蜀王與郡守大人飛來時的飄逸身姿,故而以‘飛’為題,闡述了一番自己對蒼穹的向往。
沒多久,廣場上墨香撲鼻,一篇篇華麗詩歌寫就,被人送往老蜀王和郡守大人的案桌上,兩人品酒閱文,慢慢欣賞起來。
看得出來,許多人都很忐忑,等待著二位賢者的評價。
不一會兒,老蜀王和郡守大人都各自選出幾篇不錯的佳作,當堂宣讀出來,給予高度的評價,被評價者,起身答謝,受盡矚目。
楚舒的《飛》,不出意外的落榜了。
仿佛一顆石子投進湖裏,一朵漣漪也沒能泛起。
楚舒卻很坦然。
內心平靜無波,一點也看不出失落,許是早已有了心理預想。
“諸位……”
驀然,老蜀王和薛郡守站了起來,目光掃視全場道,“以本王和薛郡守的意見,這二百多篇詩歌中,以李景林的這篇《登高祭後土》為最佳,故此點為‘魁首’,入選長安國子監,大家沒有意見吧?”
“吾等不敢。”眾人連忙拜道。
緊接著,李景林站了起來,表情平靜,躬身一拜道,“多謝蜀王殿下,多謝郡守大人,景林必定認真修行,為我大唐效力!”
“好。”老蜀王和薛郡守連連點頭,臉上笑意濃鬱,旋即取出一封‘推薦信’,寫上李景林的名字,輕輕一甩,落到了李景林的手中。
“這是一封推薦信,上麵有本王和薛郡守的共同印信,你可持此推薦信,前往長安國子監,修習諸子百家大道!”
“多謝蜀王殿下,多謝郡守大人。”李景林收起推薦信,嚴肅刻板的臉龐上,也不由露出了幾分暖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