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撲街導演(1 / 2)

到撲街,大家肯定不覺得稀奇,畢竟這會,你們看到的便是一個撲街作者的文字,不過撲街導演,可能大家就見得不多了,最近比較出名的也就是《下山堡壘》的那名導演,大家真正意義上接觸到他們的機會不太多。而本撲街筆下的主角,正是一個撲街導演。

管元洲渾渾噩噩的衝進酒店房間,身上背著的單肩包滑落到地上都沒有發現,他將床上的兩個枕頭扔到床頭疊了起來,自己靠在枕頭上,呆呆的望著花板,回想著剛才南橋電影節上的事情。

……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來賓,影評人觀看我的處女作《海與歌》,這部電影從劇本到拍攝,到剪輯配音,都是我與我的幾位大學同學共同完成的,三年零六個月的製作時間,每一幀畫麵,都是我們精心完成的,每一個鏡頭,都包含了我們的夢想和汗水,還請大家不吝點評。”

管元洲站在台上,感覺自己仿佛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他覺得自己就是世界的君王!三年半之前,電影剛立項的時候,他就幻想著今的情景,今時今日,他終於站上了南橋電影節的舞台,舉辦了電影點映儀式,盡管隻是一個地方性的型電影節,但是也總算有了更進一步的機會。

管元洲一個響指,每名觀影人的麵前都出現了一個桌板,桌板上嵌著一塊屏幕,觀影人可以在屏幕上填寫自己對電影的評價,所有的評價都將原封不動的傳遞給電影製作組,電影節主辦方,以及網絡平台。

這種模式大大增加了控評的難度,畢竟來參與點映儀式的觀影者都是電影節隨機安排的,現場的情況除了電影放映之外,也是全程直播的,想要在現場收買一批人都辦不到。

等到在場人員打完分,管元洲才來到後台,查看打分情況,剛點開打分的界麵,一個大大的9差點讓管元洲心髒病發作。不是分太高激動的,而是分太低了!這兒的電影打分,可都是百分製的!

管元洲對於《海與歌》還是有很大期待的,雖然他知道自己還比較稚嫩,製作經驗和成本也有些不足,影片投遞到大型電影節沒有任何一家願意接收,因此隻能送來這來者不拒的南橋電影節了。在他的眼中,《海與歌》就算拿不到高分,但是應該也是80分左右的水平,可是竟然隻拿到了9分!

管元洲知道這部電影基本沒有希望了,畢竟這個分數也是有觀眾參與的,並不是那種影評人破口大罵,觀眾甘之如飴的票房型電影。他隻能勉強平複下心情,查看起影評來。被點讚最高的,是一名電影專家,業界都管他叫白佬。

白白白先生(認證:知名影評人):

【公式化的作品,流水線的劇情,自以為是的幽默,這是這幾年來愛情片的主流。究其原因,主要是入行的新人太多,其餘電影模式不敢嚐試,隻好套用一些廉價但又不失經典的愛情片的模板,糅合一些低級但不低俗的元素,批量化的生產出一些不算太好,但是勉強能夠讓人接受的產品。

本片的導演似乎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大膽的采用了碎片式的分鏡處理,結合理查德式深度鏡頭拍攝法,以及狄倫的審判性劇情橋梁方式,構建了這部《海與歌》。導演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惜融合手法太過粗糙,表達方式意義不明,結果變成了一副四不像的模樣。

在電影藝術高速發展,電影受眾不斷擴張的當下。即便是流水線電影,也能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惜《海與歌》在流水線電影中,也隻能屬於那種組裝失敗的殘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