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火焰慢慢,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展翅欲飛的鳳凰,在所有人的驚訝與震驚之中展翅高飛,飛往了無垠的邊際,飛向了浩瀚的天空。當即鳳族的丞相便指出,他們的王,鳳國的王,是天上的鳳凰星君來到這鳳國幫助鳳族度過劫難,此刻正是他飛升回仙的時間。
阿蠻不知曉鳳皇究竟是不是天上的鳳凰星君,但是她想無論鳳皇是與不是,他紅衣似火,玉麵春風的影子卻讓世人都深深記住了他。
鳳棲梧桐,非練不食。在阿蠻與鳳皇要離開鳳國之前,他們在鳳皇火化成灰的地方種植了數十萬的梧桐雨翠竹。他們值好梧桐與翠竹,隻等著他們的鳳皇前來棲息。盼望著有一日梧桐叢生,翠竹如蔭的時刻,他能駕著他的火鳳凰回歸鳳國,與老友相聚。
四周的江山似乎又安穩了起來。鳳族回歸故土,重新立國,鳳國丞相和商將軍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昭告天下,臣服於大周。並及時的送去歸降表,言新王年幼,願在長安長居至成年,學習大周之禮儀,領略大周之風采。更言明,鳳國國土貧瘠,人微力薄,隻能依仗大周,才能得以長存。而鳳國的丞相更是願意入長安輔佐新王,教育其至成年。
以王為質,前所未有,引得諸國大為吃驚。但吃驚過後,便是欽佩了。鳳國這一招,正是可以很好的抵禦對它虎視眈眈的鄰國南國。世人都知曉如今南國借兵成功,已經徹底的清除了所有反對季倓新法施行的舊貴族,此時的南國無疑是擁有最好時機的時刻,軍隊、權力都高度的統一於君王手中。南國對於鳳國這個弱小的鄰居是不可能不垂涎三尺的。而鳳國這一招釜底抽薪則將南國所有的野心都堵在了自家的國門口。
南國的強大無疑是大周最不願看見的事實,所以他們在圍攻鳳國之時並沒有下死手,眼見得鳳族的人回到鳳山之後,他們並沒有像南國兵卒那般繼續緊追不舍、前去消滅,而是轉身打道回府,回到了大周境內。與其在在狼群無限壯大之後自己費力去消滅,不如在狼群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之前便在其身旁養一群猛蛇,防範於未然!既然如今鳳國主動臣服,大周自然也沒有不下台階的道理,於是順理成章的封還在長安城中沒有現身露麵的鳳九九為鳳國新任國君,並準允鳳國丞相入長安侍奉新任國君鳳九九,封大周永侯,無官位,隻封爵。而鳳國的鄰國南國自然也不能有什麼異議,於是主動上書承認鳳國的存在,並上書到長安給鳳國國君願兩國永世交好。
此外,北邊的兩個強國東西突厥之間的戰火也停息了。在東突厥太子突曼將西突厥一半的土地都攻陷之後,他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停止了進攻,安靜地等待著西突厥的使者。他的預料果然沒有錯,在六日之後他等來了西突厥汗王派來的使者,西突厥汗王甘願將他東部最為肥美的六個部落劃歸到東突厥的版圖之中,並願意與東突厥簽訂三年互不相侵的條約。東突厥汗王鬆波立馬便表示冷同意,他的內心裏也是極其矛盾的。他認同他這個年輕太子的能力,內心裏也寄希望於他這個兒子能夠一展雄風將老是與自己作對的西突厥一舉滅掉,可又不得不忌憚這個太子在滅掉西突厥之後的所作所為。似乎突曼太子很是了解他父汗的心境,所以他隻是打得西突厥心服口服,而不是徹底的滅了西突厥。
東西突厥停戰,西突厥又損失了不少的土地,而與東突厥簽訂的條約就像是一個醜陋的傷疤一般時時昭告世人他的短處。為了雪恥,也是為了重新振興西突厥的威風,西突厥開始頻頻騷擾西域各國,而首當其衝的便是車師、樓蘭與烏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