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兩人在數日精心調養下身體逐漸恢複。
朱同誌也趁著調養休息的機會,慢慢開始對大明這個陌生的新環境有所了解。畢竟他接下去的幾十年都要生活在大明王朝,隻不過習慣了現代人生活節奏的朱同誌,讓他一下去適應古代人的生活方式。那肯定是不可能,比如沒有牙刷牙膏、襪子不合腳、吃的東西太過單一等等……諸多生活瑣事。
不過也有好的方麵,單憑他“皇長孫”的身份,給了朱允炆立誌想要當“紈絝”的一切資本。
有很多人會看不起“紈絝”,認為“紈絝”不學無術、遊手好閑。但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有資本做“紈絝”誰會願意拿著微薄的收入,起早貪黑的辛苦工作。或許別人口中一個“目標”很多人努力一輩子都無法實現,而他的“紈絝兒子”卻輕輕鬆鬆就能實現。
想到這裏,朱允炆突然發覺想要當好一個紈絝,仿佛還少了一件至關重要的東西。對……就是錢,身為一個紈絝沒有錢怎麼可以。
立馬叫來,貼身太監貴喜詢問道“東宮存銀多少?”
貴喜心想皇長孫什麼時候關心起錢的問題,但是身為奴才的自覺他立馬回道“回殿下,東宮現有存銀三萬五千兩,還有皇孫月俸紋銀一萬兩。”
聽完貴喜的話,朱允炆腦中粗略估算了一下,這點錢跟後世的一個外企中層幹部差不多。
難怪史書上朱元璋摳門,一點也沒錯,要這洪武皇帝向來提倡“節儉”他自己當了皇帝後每頓飯也就四菜一湯。能給一個皇孫每月紋銀一萬兩已經很不錯了。
在關於“錢”的方麵“老朱靠的住,母豬能上樹”
朱允炆覺得憑借自己領先明朝人數百年的知識儲備和開闊眼界,賺點錢還是輕而易舉的事。不過…現在還不是賺錢的時候,那有老爹剛走,兒子就忙著大張旗鼓的賺錢,這不就等於在找死嗎?
正當朱允炆在思考賺錢大計的時候,一個老太監匆匆跑來躬身一禮道“陛下宣皇孫殿下前去乾清宮參加朝會。”
朱同誌迅速換上朝袍,跟著老太監來到了乾清宮。
此時,乾清宮大殿內烏央烏央站滿了文武百官。朱同誌尋了一處空曠的角落呆著,這是他後世的習慣不管上課還是開會,他總喜歡找一個犄裏旯旮呆著。
“皇上駕到”當老太監嘹亮的聲音響起
滿殿群臣立即跪倒高呼“萬歲”
“今日叫大家來,是想讓大家一起議議這立儲之事”洪武皇帝開口道
鄂國公常遇春第一個上前回道“老臣認為立儲之事關係國本,不易操之過急。”
提到常遇春,朱允炆就想起金庸先生的《倚屠龍記》。這老家夥好像以前跟著張無忌混飯吃的,後來跟著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算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
“臣認為皇長孫為人忠厚善良,是未來儲君的不二人選。”翰林院博士方孝孺出班道
這位大儒可是朱允炆的頭號擁護者,《明史》中記載燕王朱棣謀反攻破南京城的時候,逼著方孝孺起草詔示,方孝孺誓死不從,最終被朱棣滅了十族。縱觀曆史,被“滅十族”隻有方孝孺與景清兩人。都曆史上秦始皇、隋煬帝、還有就是老爺子朱元璋殘暴不仁,可他們也沒滅過別人十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