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照,你不得好死!”張寧一臉的猙獰,聲音也變了。不再是嘶啞的男聲,而是變成了一個清脆的女聲,聽聲音來判斷的話,這張寧顯然很年輕。
“可惜了,年紀輕輕的,為什麼要作死呢?”董明有些可惜的搖搖頭,然後雙手背後,繼續溜達。
王越笑了笑,將張寧扛起來,大步離開。找到一個巡邏小隊,將張寧給了巡邏小隊之後,他又追上了董明。
“抽根煙?”王越趕上董明之後,迫不及待的問道。
董明笑了笑:“整一根!”
翌日,勤政殿,還是那批人,商量的還是大運河的事情,不過這一次不一樣。
還是董明先說話,倒也沒啥,就是將整個大運河工程四大段的詳細水道設計圖給拿了出來。倒不是要講解,而是要給這些人看看具體都有多長,沿途有哪些地方,繁榮程度怎麼樣。
目的,倒也簡單,讓他們包工程唄。有能耐的就包大段,沒能耐的就包小段,剩下的到朝堂上再分一分,最後的湯湯水水還能繼續往下分。到時候工部隻需要抓質量就行。
董明也沒說多少廢話,就把意思說出來,讓他們自己爭去。
全程董明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當一個喘氣的擺設,也不在意他們怎麼爭,怎麼搶,怎麼分。劉辯一開始還覺得這些人是為國出力,可是看到董明一副看戲的模樣,蔡邕冷眼旁觀的姿態,立刻就沒明白,這哪是搶著立功,這是在搞利益分配。
登時就覺得有些不高興了。不過他倒是不傻,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且他也明白,不管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隻要承包了工程,就是在幫朝廷的忙了。
要不說呢,這玩意得論跡不論心。
一直到晚上,眾人才商量完,各自散了去。楊家和袁家最成功,整個工程由四分之一都被這兩家給包圓了。剩下的大大小小都承包了一段,有的人兩三家合夥承包了一段。
給他們的好處也很簡單,三十年的經營權。當然了,這個經營權雖然在他們手裏,但也不代表他們就能為所欲為,朝廷會在各個碼頭設置監管人員,整個航道上還有水軍巡遊。
河道的維護也是由他們自己負責的,誰要是在這上麵出了岔子,那就直接收回經營權。
勤政殿,隻剩下了劉辯、董明和蔡邕三個人。他們兩個人是故意沒走,有事兒要跟劉辯說。當然了,兩個人並沒有約好,而且兩人要說的也不是同一件事。
不過兩人都沒有避著對方的打算。
董明先開口:“陛下,大運河的事情就這麼分包出去了。不過得等到後年才能開始動工,這兩年先修路吧。正好趁著這兩年,咱們把水師給練出來。”
“水師?”劉辯覺得好像沒啥必要的樣子。
大漢朝倒是有水師,不過規模不大,戰鬥力也一般。眼下大漢朝的水師,平日裏也就剿水匪,開船四處溜達之類的。而且朝廷也不重視水師,又不是南北劃江而治的時期,眼下天下一統,雖偶爾有叛亂,但也無傷大雅。
水師用來幹嘛?
“嗯,水師,規模也不用太大,將現在的水師整合一下,去掉老弱病殘,再征新兵,前期有個五萬人的規模就行了。至於船隻方麵就用眼下朝廷有的船隻就行了。不過可能需要朝廷撥款,弄一個水師基地出來。”董明對劉辯說道。
劉辯聽完之後,一臉認真的問道:“具體怎麼做,朕倒是不擔心,相信老師一定能夠做好的。朕想問的是,老師的意思是把水師變得更強大嗎?”
“嗯,是這個意思,用運河養水師,養得起。”董明直接承認了。
“為什麼?”
劉辯有些不理解,他怎麼都覺得水師沒啥作用。蔡邕雖然不想劉辯那樣覺得沒有用,但是他同樣不理解,董明為什麼要強化水師。眼下朝廷的水師,足夠使用了。
“為以後做準備。”董明解釋道:“總之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呢。就目前來說,可以在日後維護大運河的航道安全;除此之外,也可以使朝廷在對外作戰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
囫圇吞棗,隨意解釋了一下。董明的本心其實是等水師有了經驗之後就下海,拿下夷州,扼守夷州海峽,然後一路往南、往西,一直到印度洋,這一路上,沿岸的優良港口都拿下來。日後隻要交通運輸條件進步了,那就水陸並進,將整個南亞都收入版圖中。
計劃通。
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