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話,說的董明差點笑了。
意思很簡單,這事兒要做二十年,還是個大工程,隻能找靠譜的臣子負責,起碼得是個兩千石,才能統籌全局。可是靠譜的兩千石大臣基本上年齡都大了,若是接手了這樣的工作,那下半輩子都得折裏麵。
甚至能不能活到工程結束都不好說。畢竟大運河工程過手的人力、物力、財力實在是高的可怕,最後得到的功績也是大的可怕。誰都想分一杯羹,若是讓某一個人負責,不出三年就得被人用各種方式扒下來。
好一點的告老還鄉,差一點的就直接去見先帝了。而且這種爭奪一定會影響到大運河整個工程的質量和工期。
還是整一個衙門好,大家都往裏麵塞人,壓力分擔,功勞也都分潤一些。這樣一來大家夥都開心,也不會誤了工程。
劉備話音一落,在場的大臣們,都表示同意。大家都不是傻子,非常明白劉備的意思。事實上,如果劉備不提的話,董明也會提出來這一點的。
大家都這麼說,劉辯自然不會反對:“衛將軍說的有理,既然如此,諸位覺得該如何呢?是新建一個衙門,還是讓某一個衙門主管這件事?”
兩個選擇,新衙門,還是將工程交給現有的某一個衙門。
這還用選?
袁逢毫不猶豫的說道:“以微臣之見,應該單獨設立一個衙門,專門負責此事。”
“臣也以為應該如此。”陰循也開口道。
劉辯看向了蔡邕。
蔡邕老神在在的坐在那裏,見劉辯看向自己,緩緩開口道:“陛下,若是新設衙門,是常設還是單就為了運河而設?品秩又如何?衙門內部又有多少官員?職責包括什麼?還有就是,這新的衙門,歸屬哪裏?還是隻向陛下負責就行?”
蔡邕說了這麼多,其實就表達了一個意思,這新設的衙門到底是怎麼個樣,這一點要比建立不建立更重要。
在他看來,若是平白無故新設一個衙門,跟其他衙門的職權有衝突,那建來幹什麼呢?光武帝可是廢了好大的功夫才精簡了朝廷機構,讓朝廷不至於那麼臃腫。他不想憑白多出一個高品秩的衙門。之前多了東南西北四大中郎將的時候,他就覺得難受了,眼下可不想再多了一個新衙門。
若是一千石以下,那倒是有的商量。不過這事兒,交給一個千石主官的衙門,蔡邕自己也不放心,所以他才會問的這麼詳細。
“諸位覺得呢?”劉辯將蔡邕的問題,拋了出來。
袁紹這個時候開口道:“這事兒其他的不說,這主官的品秩,肯定得是兩千石,不然的話壓不住人。”
“本初所言甚是。”劉備也覺得最少得是個兩千石。
蔡邕皺了皺眉頭道:“若是兩千石的話,這必然是一個龐大的衙門,咱們有這麼多人手去填充嗎?”
“這麼大的工程,必然是需要極多的人手的。不光如此,還需要朝廷的配合。所以兩千石的主官,是最基本的了。”袁逢開口道:“至於這衙門是常設,還是僅僅是為了開鑿大運河,還得陛下來定奪。”
劉辯怎麼定奪都無所謂,一點這衙門開了,哪怕是限時的,過了幾年之後也成了永久衙門了。大臣和皇帝有時候可不是一條心的,多了一個兩千石的職位出來,這些做臣子的就不會讓他消失掉。
除非是光武這種再造乾坤或者各朝各代開國皇帝,才有這個能力和魄力。
劉辯聞言想了想,道:“就為了開鑿大運河設立的衙門,自然不用常設了。等大運河開鑿完了,就裁撤吧。”
放出來一個兩千石,這裏的位置就得多一個。多一個人,他作為皇帝的權力就會少一些。雖然他還不太懂,但是帝王的本能讓他拒絕多出來一個永久的兩千石衙門。
“臣以為,應該設立一個常設的衙門。”
說話的,是董明。
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