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先生當麵!”一旁的沮授驚呼一聲。
田豐也反應過來,苦笑一聲道:“原來是先生。隻不過先生至洛陽之時,某家已經辭官了。”
“如今天下大亂,元皓先生何不為國效力?”董明笑道。
“不然某家來此為何?”田豐笑道:“既然如此,某家就自取那功曹之位了。”
“授可為主簿。”沮授也跟著說道。
董明聞言笑道:“如此甚好!待平定叛亂之後,某家定為兩位先生請功!”
功曹、主簿、再加一個督郵。這三者是一郡隻地,除了太守和郡丞之外最大的官。邊鎮的話還要加一個掌管軍事的都尉。但是鄴城現在顯然沒有這個配置。
郡守本身就是軍政一把抓的職位,董明自己又有武職,他也不需要拉攏人心。因此不用專門設一個郡都尉的官職出來。
有漢一朝,郡的長官稱太守,因太守兼領武事,故別稱郡將。州治所在郡的長官稱尹。根據郡的大小、沒惡,太守的級別有中二千石至八百石六級。郡內原設有專掌軍事的都尉,在建武六年之後,邊郡常設,內地大多不設。
每郡的都尉,為一至五千人不等。都尉在一人以上時,在郡之下分設都尉轄區。有時,在不足設郡的地方,亦設置過渡性的都尉區進行管理,其性質相當小郡。
郡太守助手為郡丞,由中央任命。此外,郡府的僚屬有:功曹,掌管郡內一切人事;主簿,掌管文書;督郵,主管糾察屬縣、監管本郡官民;掾、史,各分曹辦理郡政,掾為正職,史為副職,每曹有辦理文書的書佐。
又設三老,幫助推行政施和教化。郡府僚屬由郡太守自行聘用,其的位以功曹最高,依次為主簿、督郵等。郡都尉的僚屬與太守類似,亦由郡都尉自行聘用。
如今董明在鄴城。
此時冀州治所在魏郡,也就是鄴城所在郡。董明現在與其說是郡太守,倒不如說是郡尹。雖然,眼下他隻有鄴城一座城池魏郡境內還有十四個縣,沒有恢複有效統治。
原本郡尹是誰已經不重要了,反正不是死了就是跑路了。董明眼下接手了鄴城,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在鄴城當鵪鶉,等將鄴城穩定之後,他還要招募義士,將整個魏郡拿下來。要知道這裏可是河北地區!多得是赤膽忠心,熱血報國的好漢子。
徐州,琅琊郡,莒縣。
得益於董明,徐州是最早開始興修水利的州部。這些年雖然沒有什麼大工程,但是一些小的支流,水利工程做的還是不錯的。再加上各郡太守或主動或被動的做了一些針對天災的應急準備。
所以,徐州的黃巾叛軍相較於其他州,要少了很多,但也不是沒有。
如今琅琊郡十三縣,還有七縣之地還在大漢朝的手中,這其中就包括莒縣。莒縣之所以還沒被攻破,徐盛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兄,下去休息一會兒吧。”
莒縣城牆上,徐盛和他的祖弟徐良並肩而立。
“不用。”徐盛搖搖頭,道:“良弟,其他縣情況如何?”
“不太妙,如今已經有六縣失陷了。”徐良聞言歎了一口氣道。
徐盛拍了一下城垛,道:“盡是一些無能之輩!”
“我們怎麼辦?”徐良問道。
徐盛皺著眉頭,想了想道:“眼下莒縣暫時安全,咱們已經打退了好幾波黃巾軍。短時間內,他們應該不會再來了,某家打算率軍出城。前些日子,收到了右中郎將的來信,眼下他正在潁川,某家去助他一臂之力。”
“大兄,是不是有些冒險了?”徐良猶豫了一下,問道。
徐盛搖搖頭,道:“放心吧。叛軍雖然勢大,但不過是土雞瓦狗罷了。某家前去相助右中郎將,待潁川評定之後,徐州黃巾,不攻自潰。你隻需要在這段時間裏,守住城池即可。”
徐良知道自己大兄是個注意堅定之人,便不再勸說,而是問道:“何時出發?”
“明日!”徐盛沉聲說道:“某家帶走一千人。”
“嗯。放心去吧。”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