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科學司的吧?”董明對他笑了笑:“怎麼來這裏?不在科學司做研究?”
年輕人聞言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下官主要參與的就是糧種的研究,正好被分配到這裏了。不過我們是輪班,這個月輪到下官了。”
“你叫什麼名字?”董明又問了一句,然後隨手拿起了他剛剛看的書。
“下官章淳,上一屆科考的士子,被分到了科學司。”年輕人快速答道。
董明點點頭:“好好幹,不要丟了科學司的臉麵。”
“大人放心吧。”章淳很是高興的回道。
董明將手裏的書翻看了兩下,掃了亮眼之後來了興趣:“這書是哪來的?”
章淳聞言笑道:“這是科學司內部發的書,每個月都有一本。上麵都是科學司的同僚們寫的文章,都是跟他們各自的研究有關的。有些新發現、或者新的進展都會寫出來。還有一些同僚遇到了問題也會寫出來。然後裝訂成冊,統一印刷,每人一本。大家都會看看,當做相互交流了。”
董明看著上麵的文章,臉上露出了一個奇怪的笑容。
《關於水稻如何高產的幾種猜想》、《從鐵變成镔鐵,不光隻有錘煉》、《印刷術的優化》
有點類似於後世的科研論文,用詞造句很有他的風範,沒有太多花裏胡哨的東西,就是列數據、擺事實、講道理。
“每個月都出一本?”董明問了一句。
章淳點點頭:“每個月一本,這是第三本了。從一月份開始發的,等這個月月末還會又新的一期,下官也寫了一篇文章,被挑中了。”
說道最後的時候,他臉上露出了一個驕傲的表情,看起來很是神氣。
“被挑中?”董明抓住了一個關鍵詞:“不是每個人寫的文章都能被發表在上麵嗎?”
章淳沒聽過發表這個詞,不過大概意思他也能猜出來,解釋道:“得經過司裏的幾位大人的認可之後才能發表。主要看兩個方麵,一個是寫出來的文章是否有技術上的突破,第二個是寫出來的文章是否有理論上的突破。”
“挺不錯的。”董明有些意外,沒想到高尚在科學司竟然搞出了一個驚喜出來。他打算從這邊離開之後,去一趟科學司,將這個玩意給做出來。
不能光讓他們內部交流,還得發出來,讓大家都看看。不過這樣一來就需要改版,不能光有這些東西,一開始還得增加一些科普性的東西。
“唔算了,不能影響專業性,可以增加一份副刊。用來給百姓科普一些科學常識”董明越想越精神:“這樣就需要一個編輯部,高尚等人可以當專業顧問,讓編輯部負責校勘、整理、排版、印刷和發行。”
想到這裏,董明有些迫不及待了。
他一直都想做一些宣傳工作,可是一直都沒有機會,也沒有人手和時間。眼下科學司的內部書籍,正好給了他的一個機會。
依托科學司的書籍,做一份雜誌,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自然》!副刊的名字也簡單,叫《百科》!
在這邊待兩天,然後就去科學司!
董明做了決定,便對楊隆道:“我都看得差不多了,有些想法跟你交代一下。當然,具體的實施還是得看你自己,不要我說什麼就是什麼,要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
“那去學生的班房吧?”楊隆也想從東明這裏學幾手,畢竟整個產業區的計劃就是他提出來的,想來肯定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想法。
到了班房之後,董明給楊隆聊了很久。
第一點,就是再一次強調了防疫的事情。畢竟這玩意很可怕,這個年代一旦發生了豬瘟、雞瘟之類的瘟疫,那整個產業區就全毀了。
之後他又針對種豬的培育、雞鴨鵝的養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核心思想就是根據後世的理論,讓楊隆嚐試一下打造成循環式的立體農副業產業區。既可以節約成本又能提高產量。
當然了,他也隻懂得理論,具體的實施肯定不會像理論模型那樣盡善盡美,最關鍵的問題在於他所講述的都是依據後世的科技水平得出來的理論。
雖然做了一些改變,但是有些內容是躲不過去的。隻能讓楊隆自己慢慢摸索,他頂多也就幫個忙,參謀參謀。
都交代完了之後,他幫著楊隆做計劃,做規劃。兩天之後,飄然離去,這一次,他直接去了科學司,想要盡快將雜誌的事情提上日程!
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