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是巧,倒不如是早有預謀。董明可不會相信,這真的是巧合。但是今來這裏也是臨時起意,張全能等在這裏,就明他肯定是在這裏蹲了自己好幾了。
“有事兒?”董明笑著問道。
張全連忙擺擺手道:“哪有的事,就是路過。大皇子那邊還等著奴婢呢。這些日子,大皇子甚是用功,奴婢出來是幫大皇子買一些筆墨紙硯的。起來,西池村的紙可是真好。”
絮絮叨叨的了一大堆,聽起來都是閑事兒。但是董明卻聽出了弦外之音,便笑著答道:“那過些日子,某家可要考一考用功的大皇子了。”
張全聞言眼睛一亮,不過仍然著閑話:“那敢情好。不過奴婢得走了,到時候若是晚了,恐怕大皇子會怪罪奴婢。”
“去吧去吧。”
張全離開之後,董明低著頭站在宮門前,臉上卻有些陰晴不定的。張全走這一遭,這麼幾句話,也不知道是張全自己的意思,還是劉辯的意思,又或者
是有人授意的?
想到這裏,董明搖了搖頭,做官沒多久,這多疑的毛病倒是挺嚴重的。
“尚書令大人,跟奴婢來吧。”就這個時候,一個太監過來,招呼了一聲。董明應了一下,跟在了他的身後。
見到了劉宏。
此時,劉宏應該是剛起來沒多久,還在吃早飯。吃的倒是很清淡,想來是年齡上來了,胃受不了太刺激的食物。
“伯照啊,這麼早過來,有什麼要緊事嗎?”劉宏吃著早飯,不緊不慢的問道。
董明聞言搖搖頭道:“倒不是什麼要緊事,隻是想跟陛下提一個要求。”
“要求?”劉宏吃飯的動作頓了一下,很快就恢複正常,一臉笑容的問道:“伯照,你我君臣相得,有什麼直便是。”
“臣想在洛陽重建明德書院。”董明一臉認真的道。
這不算是臨時起意,是一個一直就縈繞在腦海中的想法。一開始的時候他還在糾結,隻是昨晚之後,他想通了很多。早上又經荀沂無意間的提醒,便做了決定。
重建明德書院。
一直以來董明總是在糾結當老師還是做一個改革者。可是他一直都忘了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眼下他真正的依仗到底是什麼。
不是劉宏的偏愛,也不是他新學領袖的身份,更不是穿越者帶來的來自曆史下遊的優越性。真正的依仗是他的穿越大禮包,係統金手指。係統才是他最大的依仗,不管是想要過得更好還是改變這個世界,係統都是他最大底牌。
而能發揮係統最大作用的方式,自然是當老師了。重建明德書院,按照自己的設想建立一座類似後世大學一樣的書院。
這個想法讓董明變得豁然開朗起來。明德書院可以招收學生,他可以管理,每個月可以去上四堂課。有好的苗子便收為親傳弟子,這樣一來既可以發揮係統的用處,又可以讓他繼續進行變法。
當變法穩定,按部就班的推進的時候,他也能培養出來一大批人才。還能夠培養出接班人。到時候他就能遠離官場,在明德書院內安心教學。
然後通過教學,不停地更新的補充新學的思想,讓其成為一個有活力,有創造性的思想。同時也讓新學一派成為一個有活力的政治性黨派。
“重建明德書院?”劉宏的表情變得柔和了起來:“這是好事情。隻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伯照哪裏有時間去管書院的事情呢?”
董明聞言立刻回道:“這件事臣已經想清楚了。明德書院放在西池村便是,臣也不用操心這件事,自有學生們去操辦即可。”
這其實算得上是私事,但是又算是公事。告知劉宏一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是一個書院,教授的可不僅僅是知識,還傳遞著某種意識形態。那怕劉宏不懂什麼叫意識形態,可是卻也明白什麼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至於這一句怎麼理解,就要看劉宏自己的需要了。
建書院劉宏肯定是要支持的,畢竟文教之事,怎麼做都是好事兒。隻不過,眼下他有些擔心。一來擔心董明會分身乏術影響到變法的施行,二來他對新學的某些思想,實在是難以接受。以前在新野,他無所謂。
眼下開在了洛陽,他肯定得好好思量一番。
董明看到劉宏的表情,就大概齊猜到了他在擔心什麼,不過他早有準備。政治嘛,就是交換。這些年,他早就看透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