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妍姐弟三人不一會兒就撿了一小籃子麥穗,花曉菁被那對狗男女弄得沒大有心情就喊他們回去了,姐弟四人走在夕陽下說說笑笑,落日的餘暉落在他們身上散射出柔和的光芒。
因為夏日天很長,天氣也很熱,姐弟四人吃晚飯後沒事就在院子裏乘涼,花曉菁就教他們背《三字經》,還找了一個小樹枝教他們習字,不過因為她習慣了簡體字對繁體字還是很不習慣,就是那歪歪扭扭的字也讓曉妍三人讚歎不已,三個孩子爭先恐後的學著寫,尤其是複生,他一遍一遍的練著自己的名字,那認真的樣子讓花曉菁很是欣慰,看來複生上學的話也是一個好學生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這段時間她也攢了一些錢,還有那次撿的那個錢袋,裏麵有十多兩碎銀子,那是村裏一個中等家庭一年多的收入啊。
花曉菁其實也很糾結的,總覺得這是一筆不義之財,不過想到那個張七少的風流事跡禍害了那麼多的女子,她心裏就安慰了許多,這就算他濟貧了,他該感謝自己替他積德。
現在好了,自己可以用這筆錢送複生去學堂讀書,還是送他去縣城裏的學堂吧,縣城裏條件好點。
範家村附近有個鎮子叫十字鎮,離範家村也就十裏地那兒有個學堂,可是花曉菁問過劉嬸子了,那教學的是個酸秀才五十多歲了,教了那麼多年學就是讓孩子識識字,他教的學生連個秀才都沒出過,花曉菁可不想讓複生跟著這種人學習,雖然說學習也在個人,可是老師也很重要啊,那麼小的孩子啟蒙老師找不好的話以後的路會很辛苦的。
第二天花曉菁賣完肉後沒和劉嬸子一起回去,她去了縣城裏的學堂,學堂坐落在縣城的桃花山下,很清幽,叫做鵬程學院。
學院占地麵積很大,她發現裏麵都是些十五六歲的少年,她就找了個人問了問,原來太小的孩子在學院旁邊的院落裏,她去看了看那院落很整潔,院子裏還有個三十多歲的婦女在擇菜。
她忙上去詢問進學的情況,那婦女很是熱情的告訴她這邊收三到十歲的孩子,教課的老師一個是她的丈夫李謙,一個是她丈夫的朋友叫做周恒。
兩個夫子都是三十多歲的樣子,都是秀才,一邊教書一邊準備考舉人。不一會兒周夫子的娘子也來了,她長得白白淨淨的看起來很是羞澀,原來學堂的午餐都是她們二人準備。
李娘子很開朗,花曉菁還在她的帶領下去了讀書的地方看了看,條件挺好的,小桌子小凳子,學生們都很認真的跟著讀書,一個個搖頭晃腦的還挺可愛的,中午學堂管飯,花曉菁看了看飯菜也不錯,白麵饅頭和帶肉的炒菜。
正因為學院的條件好,所以束脩也貴的嚇人一個月要一兩銀子,花曉菁聽了瞪大了雙眼,一兩銀子,天呢,真是古代的貴族學校啊。
幸好自己現在生意紅火,如果不出意外每個月能賺個八九兩銀子還能供得起,有投資才有收獲啊,她同意了。
回去的時候給複生買了筆墨紙硯,又買了塊深藍色的細棉布,還買了一塊淡綠色的給曉妍,一塊鵝黃色的給曉倩,她盯著一塊酒紅色的綢緞看了半天,那手感真好顏色也好看,要是做身衣服穿上肯定既舒服又好看。
她細細的摸著看著,那店老板看花曉菁的樣子知道她買不起在一旁說道:“這匹是本店最好的布料,要十兩銀子一尺呢,姑娘還是看看這邊這些細布料吧,這些便宜,五十文錢一尺。“
花曉菁聽得目瞪口呆,十兩銀子一尺?一尺約不到17厘米,那做件衣服就要幾十兩銀子,天呢,這布料真是貴啊。
店老板看曉菁的樣子笑道:“姑娘,我進這匹布可很不容易啊,這是我上次去京城時去了順祥布莊,這順祥布莊是咱們這兒張老爺家的三姑爺開的,可是全國最大的布莊啊。三姑奶奶因著同鄉之宜才賣給我這一匹。這是京城裏的達官貴人才穿的布料啊,我拿來用作鎮店之寶,就那彩衣閣還號稱東城縣最大的布店現在也隻有羨慕的份。“店老板說完捋了捋胡子很得意的笑著。
花曉菁聽到是張家的姑爺,想起那個紈絝子弟那個色狼,哼了一聲。她選了一塊藍色的既耐髒又結實的布料,自己每天都幹活還是穿這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