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末世開啟(1 / 2)

公元4年月4日,上午九時許,某國南極考察站。一身淺藍色加厚衝鋒衣的詹姆斯手拿望遠鏡,看著遠方文森高地上空的極光,口裏不停的嘟囔著:“h,beauiful,漂亮,太漂亮了,不枉我不遠萬裏來到這裏。真後悔沒有早點接受你的邀請,太感謝你了蓋文,我的朋友。”

“sure,詹姆斯,我從來不會騙你。這是我們無所不能的上帝賜予人類的美景,如果有生之年不來一次南極,不看看這美麗的極光,那他的人生會有很大的遺憾”詹姆斯身旁身穿一名身穿紅色衝鋒衣的男子道。

“對此,我毫不懷疑,我的朋友。即使到生命的終結,我都不會忘記今日這番美景”詹姆森感歎道。忽然,考察站一陣地動山搖,兩人忙蹲下身子,抓緊身旁的欄杆。

“蓋文,南極經常會地震嗎”詹姆斯問道。

“親愛的朋友,事實上南極洲並非處在板塊銜接地帶,基本不會發生地震。”蓋文回答道。

“那麼,現在這種情況是有什麼原因嗎?”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也許是冰塊移動”著話,蓋文向窗外看了一眼。這一看,立馬被驚呆了。旁邊的詹姆斯發現了朋友的異狀,順著蓋文的目光向文森高地看去。

“h,yGd。那是什麼。”

“我不知道,朋友。”蓋文喃喃道!

考察站南方,一條高達上千米似噴泉一樣的氣柱矗立在文森高地上。氣柱下方是個直徑約五十米寬深不見底的圓形洞穴,隻見源源不斷的熱氣從這深洞中噴射到千米高空而後消散在空氣之中。這一奇景不到半個時便登上世界各大主流媒體,被譽為世界第一“噴泉”,瞬間引起了各國人民和科研組織的深度關注。不出一周時間,南極洲文森高地上近百科研組織蜂擁而至。其中實力最強,人數最多的便是以聯合國名義而來一個彙集二十多個國家科學家的聯合科考團。近百科研組織經過近三個月時間的研究,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其主要內容是:本著對大眾負責,對科學負責的嚴謹態度,我們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在噴射而出的氣體中未發現對人類有害的物質。氣柱的形成,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冰層下深達千米的成片地下火山噴發而造成的。由於隻有這一個宣泄口,氣柱存在的時間會有些長,等火山安靜下來,氣柱自會消失。對於這份聯合聲明,大眾信了,然而並沒有因為有了科學的解釋而對氣柱的關注有所下降,相反更多的人不辭辛苦,千裏昭昭來到南極,來親眼看一看這千米的氣柱並合影留念。因為人們相信,這超級噴泉存在的時間不會很長。民眾對於氣柱的熱情,各國政府倒是沒有進行阻止,隻是私下加緊了對於氣柱的研究進度。

歲月匆匆,一晃兩年過去了。文森高地上的氣柱依然健在,民眾對於氣柱的關注已然下降,而科研機構對氣柱研究的熱情確是越發高漲。尤其是最近,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科研團發現氣柱中的氣體含有一種未知元素,其原子結構和已知元素氖的結構恰恰相反,此元素疑似氖的反元素,暫被命名為氖—40。氖—40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元素,其活躍性主要表現在吞噬分裂上。它可以依附於任何元素,但隻有依附於氮元素時,其原子會在40分之一秒內吞噬掉一個氮原子並在相同時間內分裂出一個氖—40原子。以至於二年時間,地球上的空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反元素氖氣占比17%,成為了繼氮氣,氧氣後地球上的的第三大氣體。如此重大的變化自然是瞞不住民眾,索性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因為反元素氖而受害的人類,而且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並沒有因為這種新元素的出現而受到絲毫影響,所以並沒有引起民眾的恐慌。但一些具有前瞻目光的人士,則對此充滿著深深的擔憂。未知總是伴隨著恐懼,不可控性總是會出現危險的情況。而這一刻,出現在45年6月7日8時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