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顫顫巍巍的汗血老馬出了不少汗水,這讓李伯韞一陣心疼。宣化年間,下大亂的時候,他便披甲握劍保家衛國了,那時諸侯並起,戰火紛飛,屍橫遍野,他打完第一次敗仗的時候也是最後一仗了,從軍十載,上陣殺敵無數,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時候才知道,皇帝投降了。

李伯韞正在陽關城最大的茶館裏歇著,茶香四溢。雖當年投降戰敗歸順了魏國,好在這魏皇老兒是個賢明之主,一統下後,開倉放糧救濟百姓,興修棧道,治昏庸無能之輩,斬了禍國殃民者數百人,降將士卒也皆一一編製,現在是國泰民安,百姓也皆口口稱讚。

也是這大魏氣運好,換了他國早早有人揭竿起義,搞得是民不聊生了。

後院的老馬趴在幹草堆打瞌睡,像極了人老了。茶館正在拍賣幾件戰亂時的兵器,皆是些戰死沙場的將軍身上給扒下來的,可笑的是,那架子上正掛著一件洛王朝的龍袍。他這次過來,不隻為喝茶賞曲,那把祖傳的將軍劍當年被賊人偷了去,沒想到在這兒還能見著,他思索給拍下來。

劍並不是什麼名劍,劍身已是鏽跡斑斑,數十載的殺敵,劍刃已有些坑窪,隻是劍柄處一龍頭呈青色,鑲了一塊年代久遠的紅玉,喝了不計其數人血的玉已是尤為猩紅,與這龍頭一塊兒,更像極了嗜血成性的妖龍給斬了腦袋做成了劍柄。

早年在族譜上刻著這麼行字:“開元三年,將軍李常勝帶三千士卒剿賊,途經老龍山,黑風起,如行八卦中,不得其出路,將軍令士卒就地紮營取火,不料生異象,似開辟地之時,龍頭由黑雲紮出,其眼焦金爍石,不得直視,其嘴吞雲吐霧,獠牙似月,大有吞地之勢。眾軍慌亂,百馬嘶鳴,見此不妙,常勝抽劍上馬大叫:“爾等妖物,休得擾我軍心,毀我大計!”,遂提劍斬龍,龍頭落地,雲散風清。”

當年,聽老爺子講道,這劍身雖隻是一普通鐵劍,但這劍柄是龍頭所鑄造,吸地靈氣所成,萬不可不珍惜。

他倒掉剩餘的茶水,起身喊到:“夥計莫再叫喊,這劍我要了。”言罷便丟下幾顆銀錢。

“得嘞得嘞,您老接著。”夥計也不含糊,這鏽的當燒火棍都無人要的鐵劍,有人花這些個錢兩,自然是不虧的買賣。

老馬雖然體力不行,但也是可以像驢子一樣徐徐走道,伯韞看著揪心,便拿著捆草,牽著這老夥計,征戰這麼些年,也該歇息了。

屋子裏的漏壺已是到了戌時,他安置好老馬,走進屋子,摸著有些餘溫的將軍劍,像是老友重逢。每此時,養子李堂青便笑話他“老頭子又當將軍啦,老頭子又當將軍啦!”。

已經許久沒有練武,劍法有些生疏,隻是他這把老骨頭已經容不得在折騰了,像老馬一樣,安靜的歇息便知足了。

堂青,堂前自有青山路,一笑生平皆枉然。當初從屍體堆裏抱起這孩子的時候,正哇哇叫著,爹娘老母都死了,也是可憐,便收養了,取名叫李堂青。

這孩子今兒個與幾個夥伴去往私塾先生那裏念書了,今城裏來了個學富五車的年輕私塾先生,聽隔壁的幾個姑娘念叨那先生生的是個俊模樣,又風度翩翩,可把一幹不上學的孩子給吸引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