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甲午中日戰爭後期,遼東山區。
人要是倒黴,真是走一步崴了腳,一回身又閃了腰,疼的蹲下來又岔了氣。雷心誠萬萬想不到,自己在家裏睡覺,竟然睡出了大禍。
這些年來,清政府一直被西方國家欺淩,姍姍來遲的日本也想來分一些好處。朝廷一合計,我朝大國四萬萬人口,五千年曆史,地大物博,還能被你日本欺負了?正好借這個機會揚我國威,一雪前恥。本來打算的挺好,可惜和日本人一接觸,朝鮮戰場大敗之後,黃海戰場又跟著大敗。
經過了兩次慘敗之後,朝廷總算意識到自己遇強則弱,遇弱更弱的真正實力。而日本人為了擴大戰果,直接把戰場擴張到了遼東半島上,並揚言要打到北京去。
朝廷一下子慌了手腳,急忙派遣兩江總督劉坤一前去布防。並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守住遼東半島,不許日本人再前進一步。
劉坤一接到命令,不敢怠慢,急忙趕到了遼東戰場。一到了前線,劉坤一跟著傻眼了,在經曆了兩場大敗之後,朝廷的部隊僅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後勤物資嚴重不足。簡單的估算了一下,部隊重新調集部署,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日本人這時已經有三萬人過了鴨綠江,戰事一觸即發。
劉坤一急忙上報朝廷,請求支援。朝廷的回應也十分迅速,兩便回了信,告訴他自己解決。劉坤一看到這個混賬回信,氣的大罵,無奈之下發出了緊急命令,就地抓些百姓充當兵勇。
就這樣,雷心誠在睡夢中糊裏糊塗的被強征入伍了。
被幾個當兵的押著,走了大概兩,雷心誠來到了一個軍營。這裏本來是一個廢棄的驛站,現在變成了臨時的大本營。軍營裏的行軍帳篷都是隨意安放的,看上去很雜亂。外圍卻是做的很嚴謹,挖了三道地溝,看上去是防止他們逃跑。
整個營地擠滿了人,鬧哄哄的。雷心誠有點茫然,找了幾個人一打聽才知道,這裏的人都和自己一樣,是被抓來的。但具體抓來做什麼,誰也不清楚。
很快,雷心誠領了一份軍裝,這群人被集合了起來。一個黑臉的長官進行了簡單的訓話。
長官的開場白還是比較客氣的,打擾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非常抱歉,不過國難當頭,也是沒有辦法之類的話。當然了,長官雖然話是這麼,但臉上卻是沒有一絲歉意的。
緊接著,這個長官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形勢。這個長官為了給朝廷留一些臉麵,便我們是朝大國,禮儀之綁,本著處處忍讓的心理,以免失了威儀。可日本人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朝廷已經和日本人進行了三場大戰,第一場在朝鮮,我們沒有贏日本人。第二場,在黃海,日本人沒有輸給我們。眼下是第三場戰鬥,朝廷想要求和,可日本人卻不同意。希望大家齊心協力,抵禦外敵,揚我國威之類的話。
不知道是不是在打仗之前,都有一次動員的過程。不過,這個動員還真是不怎麼樣。本來這些人被抓到這裏,心裏就有些不安,一聽長官要打仗去,這群人一下子亂了起來。雷心誠望了望周圍,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點不自然,很多人竊竊私語,都怕自己上戰場當了炮灰。長官這時略顯興奮的問大家有沒有信心?結果沒有一個人回答有信心。長官尷尬的也就不再言語了。
緊跟著,上頭便派發了裝備,是開始為期十的緊急軍事訓練。結果東西發到手裏,雷心誠一看,其實就是一個水壺和一個飯盆。飯盆還不是很幹淨,雖然被清洗過,但隱隱的還有一些血痕留在上麵。
我靠!裝備還是個二手貨,不知道是哪個前輩,在吃飯的時候,血濺當場,估計命就這麼沒了。雷心誠心裏祈禱著,希望這個前輩在有靈,保佑他逢凶化吉,別在重蹈他的覆轍。
看著飯盆和水壺,雷心誠心裏琢磨著,上頭的動員這麼快,估計是戰事吃緊,看來用不了多久,便會有大規模的行軍了。包括自己在內的這些人,其實連雜牌軍都算不上,估計上頭也是為了增加人數來安慰自己罷了。這要是真打起來,保證是殺敵二百,自損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