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堂位於皇宮東南角,這裏本是璽朝曆代供奉佛像的佛堂,三年前蕭太後要求從慈寧宮遷居至寧安堂禮佛,皇帝宇文昊為彰顯孝道欣然答應。從此慈寧宮空置,曾經權柄在握呼風喚雨的蕭太後一夜間變得不問俗事。
白沐莞隨羅嬤嬤入宮前,王權按規矩替她備好禮物進獻給蕭太後不在話下。
檀香縈繞的寧安堂十分清雅,看上去確實是清心寡欲之人安度晚年的最佳地點。然而,蕭太後可不是什麼清心寡欲之輩。
三年前除了遷居,蕭太後還下令遣散一大半宮人,隻留下幾個安靜老實不起眼的宮女伺候。誰知道她是趁機將各處派來的眼線正大光明攆走,隻餘下心腹親信在身邊。
踏入掛著“寧安堂”牌匾的宮苑,裏麵隱約傳來一陣年輕女子的嬌笑聲。白沐莞自幼習武,習武之人聽覺也比普通人敏銳許多。
“白姐,這邊請。”羅嬤嬤親自引路態度恭敬,算是對她的一種禮遇。
依照宮內規矩,香雲和王權沒有資格跟隨白沐莞進殿,隻能站在殿外伺候。
跨過黑漆的門檻,殿內很是肅穆莊嚴。抬眼看去上首一把金絲楠木雕花鳳椅上正襟危坐的人,自是蕭太後無疑。此外,下首還坐著幾個年輕女子,看她們的衣飾裝扮並不像後宮嬪妃。
羅嬤嬤屈膝啟道:“太後娘娘,白姐來了。”
“傳。”聽不出情緒的聲音很是威嚴,讓人難以生出親近。
白沐莞雙手交疊放於胸前,麵容微微含笑,一步步不疾不徐地朝蕭太後走去。接著她停頓腳步雙膝跪地,字正腔圓:“臣女白沐莞拜見太後娘娘,願娘娘鳳體安康。”
“免禮。”蕭太後戴著赤金護甲的手在半空中揮了揮,已有宮人上前扶起白沐莞。
“謝太後娘娘。”
這是白沐莞初次見蕭太後。分明是年過六旬的人,卻因為保養得宜麵容和身段皆不顯老邁,唯獨眼角的細紋和鬢角的白發真實反應出她已經不再年輕,韶華已逝。身上穿件藏青色繡百鳥朝鳳圖案的褂子,裏麵是深紫色錦裙,繁雜的飾樣和暗色花紋無不襯托她的淩厲尊貴,怎麼看也不似禮佛之人。
“原來你就是白沐莞,真是美不勝收。誰她是在漠北邊關長大的野丫頭,我才不相信呢。”聲音從高座傳來,卻不是蕭太後所,而是緊挨著依偎在蕭太後身邊的貌美少女所言。
敢如此親近蕭太後的人,身份自然不可覷。
方才開口的少女是溜西王的女兒平寧郡主,閨名司馬寧。溜西王作為璽朝獨一無二的世襲異姓王,在朝野地位超然。溜西王司馬筠謙表麵上和蕭家交好,背地裏又悄悄支持皇後仝氏一族,故而皇帝勉強把他當成中立派。
“今兒寧兒和汐月入宮陪哀家敘話,哀家想著還沒見過你,多個姑娘在麵前笑也熱鬧。”蕭太後的眼神透著多年來老謀深算的精明敏銳,此刻打量近來京城中風頭正盛的漠北大將軍千金,已然察覺到些許端倪。
白沐莞心中暗自感歎,太後果真是厲害角色,派羅嬤嬤到東宮請的是她和宇文曄,如今見他沒來便絕口不提,好似從來沒有這回事。明麵上卻笑得恰到好處,適時回道:“臣女有幸入宮陪伴太後娘娘,承歡您老人家膝前,自然是臣女的福氣。”
蕭太後見狀微微點頭,較為滿意地:“不錯,是很懂規矩的孩子。”
殿內除了緊挨著站在蕭太後身邊的司馬寧,下首分別是百花宴上被白沐莞一招摔倒的上官汐月,威遠侯之女姚希琳,以及蕭家旁係的兩個年輕女孩。威遠侯姚乾和白展毅曾經算是世交之誼,姚希琳也是白沐莞在京城的兒時玩伴。多年未見,她們皆已長大,不過眉眼間依舊能分辨出往日的模樣。
很難想象司馬寧生甜軟的腔音,出口的話卻字字找茬:“太後娘娘,她一點都不懂規矩!上回險些害汐月妹妹摔了臉破相,回京這麼久就知道賴在東宮膩著太子哥哥,存心勾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