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告別地球的首日(1 / 2)

前言:060年,人類個體可以通過基因改造達到接近永生,我幸運地受益於這項技術,成為永生人。之所以被獲準成為永生人,是因為我的工作特殊性,因為我研究的是空間扭曲和瞬移,而工作地點更是在一艘飛船上,必須突破壽命的瓶頸,才能最終完成科學任務。我將要透過這本書講述,我在宇宙航行中遇到的每一件稀奇古怪的事,並以宇航日誌的形式記錄下來,希望能成為一份人類史上最詳盡的宇宙資料。

第一章告別地球的首日

地球時間:088年1月5日下午

注:飛船日誌采用的是原子計時,飛船在未來的飛行中將保持50公裏/s的速度,因此飛船上時間和地球時間基本上保持一致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今,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的飛行器——“無盡號”星際探測母船終於要離開地球軌道了,這是一艘集中了幾乎所有人類智慧和地球最稀有資源的探測器,之所以稱為母船,是因為體積非常的龐大,是通過地球上生產部件,然後發射到地球軌道上進行組裝,建造費時接近0個地球年,總重達到數億噸。

母船呈長圓形,類似一根細長的棍子,棍體伸出000根機械手臂抓住每一艘子飛船,00根一組,使子飛船能環繞在母船周圍,“無盡號”從遠處看,如同一根棍子上穿著10個呼拉圈,每00艘子飛船形成一個這樣的呼拉圈,在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上,乘員共計約50萬人(其中母船0萬人,000艘子飛船每艘100人)。

據“無盡號”的造價也是非常驚人的,光建造成本都就超過人類這些年GDP總和的0%以上,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參與了進來,“無盡號”上也有他們的派出的代表,而我是Zea國的代表,被派駐在子飛船“愷撒號“上。

“凱撒號“早在06年就已經建成並先期投入使用,也就是,我在上麵已經連續工作了6年!專門研究空間扭曲和瞬移,這是一個牽涉到星際航行最關鍵的技術,眾所周知,我們所處的空間是被嚴重限速的,即使用最快的光速,前往較近的星係也需要耗費數個地球年的光陰,更別提那些距離我們幾千萬光年的星係了,而通過空間扭曲和壓縮,就能將空間兩點距離大大縮,從而在不違反光速極限和其它自然物理定律的情況下,實現瞬移。打個形象的比方,一張A4紙的兩端,各標注一個點,然後量一下距離,差不多8,但是把A4紙對折,你會發現,這兩個點的距離縮短到隻有幾厘米,其實隻要折的角度夠好,這兩個點甚至可以重合,也就是距離縮短為0了,會數學的就知道,這時候的速度其實就是0/0=無窮大。

如何將空間扭曲成類似於紙張對折的效果呢?這是“凱撒號“運行初期麵臨的最主要的難題任務的一開始,我們有兩個研究方向,一個是試圖利用引力扭曲空間的原理,我們需要營造出一個瞬間產生的超級巨大的人造引力;另一個方向就是利用反物質,稀釋真空中的正物質,令空間變得更加稀鬆,更容易扭曲,類似於將A4紙變的更薄,折起來就更加省力了在這兩個方向上,我們都投入了難以估量的努力,好在成果是令人激動的,我們在074年,終於成功將一束激光扭曲成5度角,因為光在真空中是直線傳播的,所以,光被扭曲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光線所在的空間範圍被扭曲了。利用這個成果,我們於077年從“凱撒號“上拋出了一顆型探測器,使用11k/s恒定速度直線飛往月球,沿途每隔5秒鍾對前進方向進行一次空間扭曲,原本理論上需要9個時的行程,竟然被縮短至僅僅0分鍾!如果當時探測器配備的能量更加充足,能夠幾納秒就扭曲一次,相信加速的幅度會更大,到080年,我們掌控的飛行器,從地球至月球,隻需要僅僅008秒,遠遠超過了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