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鳥族(1 / 3)

這時鵲英道:“該我講了,本來長者為先,應該我姐姐來講,但她讓給我了,所以,我選了個我感覺有趣的故事。”

“我的這個故事,也是關於我家先祖的傳,我家這位先祖生於遠古時代,年代非常久遠,所以真實性更加難以揣測,但傳畢竟是傳,也許隻是後人杜撰的而已,所以大家也權當做故事來聽就好了。

我家先祖,據是黃帝時代的神醫扁鵲,這個扁鵲和秦大哥的祖上並不是一人,我家這位先祖,本名就是姓扁名鵲,字岐伯,他的後世逐漸分化為扁姓和鵲姓兩支。在我的時候,每年夏在門前竹林乘涼時,父母便給我和姐姐講一些這位先祖岐伯的傳,當時我以為那都是真的,於是對自己的先祖生起無比崇敬之情。現在想想,那些故事還真是不可思議,和現實也許是差距甚遠,所以現在有時候遇到自己難以治愈的疾病,便懷疑是自己資質不夠,沒有自己老祖宗的那些能力了。

我家族最早的這位醫生岐伯,也是普之下的第一位醫生,那時候的軒轅黃帝的時期,距今已經有四千多年了,當時軒轅黃帝打敗了神農氏和蚩尤之後,開始進一步統一了下,然後便帶領使臣到處遊走,探訪黎民百姓的生活,他發現雖然平息了戰亂,但是下百姓還是民不聊生,有著無盡的苦難,那是因為當時的生活技能和物質條件都特別的落後,人們還沒有開始發展農牧業,也不能抵禦自然災害,都隻能和動物一樣,到處尋覓食物,居無定所,長期衣不蔽體,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於是黃帝每到一處,都指導當地的百姓種植作物,圈養畜禽,興修水利,加固房屋,抵製洪水等自然災害,還教他們紡紗織布,製造工具。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辛勞,各地的百姓倒也逐漸的安穩下來,開始建立了固定的村落,不再到處遊走而居無定所了。可是,接下來,卻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雖然大家暫時安定了,可是可怕的瘟疫又要到來了,眾百姓因此紛紛病倒,死者無數。黃帝於是又開始發起愁來,因為別這瘟疫了,平時百姓有個頭痛腦熱的疾病,也是隻能硬撐著,活不活的下去都是要看數的,就連黃帝自己生了病痛也都是束手無策。於是他萌生一個想法,既然黎民百姓會有病痛,那麼也必須要有能專門治療百姓病痛的聖人出現。黃帝一開始自己學著給百姓醫治,但自己根本沒有經驗,隻能一步步苦苦探索。

這時候隨行的使臣給他出了個主意,那就是讓他去尋訪民間異人,因為他們在平定下途中,也是遇到了不少的能人異士,不定再去尋訪一下,還能遇到能夠治療百姓疾病的能人呢。黃帝覺得這個主意很可行,於是又帶著隨從浩浩蕩蕩的出發,步行到各地去探訪,走了大約有幾十,到過好多的村寨,那裏到處都是瘟疫和病痛,卻沒有發現能給他們減輕病痛的人。黃帝越走越失望,眼看著就要放棄然後打道回府再想它策了,這卻偶然走到一個山穀之中,他發現這裏情景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人們都是載歌載舞,好似沒有病痛的折磨一般,這裏還有著許多百歲老人,都鶴發童顏,精神矍鑠,健步如飛,而少年人也是膚盈發豐,身強力壯,瀟灑俊逸無比。

黃帝大奇,仔細詢問穀中之人,才知道這裏以前也是有過瘟疫,人們也是經曆過缺醫少藥的苦難日子。但是幾十年前,有一個叫岐伯的人來到了穀中,看到這穀中山川秀美,風景如畫,於是定居於此,後來他看穀中人生有瘟疫,便教大家采集草藥,典治疾病,等大家治好了瘟疫之後,還教大家強身健體的功夫。因此,這之後的老年人便年過百歲依然康健,而少年人也是神采奕奕,渾不似穀外病弱之人。黃帝聽了之後大喜,急忙召見這位岐伯,可是此時岐伯出門去了,黃帝隻好帶領隨從在他家裏等候。這岐伯的家在高高的山坡之上,周圍可以俯瞰整個山穀,黃帝和眾隨從不辭辛苦的爬了上去,在他家裏一直等了幾個時辰,黃帝這時也是有些倦了,便靠著門外的石桌睡了。

也不知又多了多久,黃帝昏昏沉沉的醒來,突覺一隻大鳥從對麵山中飛了過來,落到了自己身前,黃帝揉了揉眼睛,發現麵前站著的大鳥,竟然是人麵人身,隻是卻有一雙人類未有的翅膀,還拖著長尾,但除此之外,這人外形和常人無異。黃帝大驚,心道這是什麼怪物,隨從也隨即衝了過來,擋在了黃帝身前,那怪人卻自己正是這裏的主人,名叫扁鵲,號岐伯。

黃帝不禁驚訝萬分,他統一下之後,曾到處拜訪黎民百姓,也知道奇人必有奇相,可是卻也沒有想到,這岐伯會是這麼一個人麵鳥身的怪異形象。他心裏有些害怕,於是心的和他攀談,發現他對草藥藥理,和世間的陰陽造化很是精通,於是對他欽佩不已,便想請他出山輔佐自己。

這岐伯倒也直爽,稱自己不是不想去,而是如果自己離開了這山穀的話,恐怕這裏的百姓的健康便會失去了保障,如果他硬要自己走,那麼這裏的百姓也許會誓死反對的。黃帝這點不難,於是他自己親自出馬,然後帶著岐伯和隨從,召集了穀中的所有百姓,和他們談論下憂患的大道理,意思是如果讓岐伯留在山穀,隻會造福山穀裏的有限的百姓,而如果讓他到得山外,則會造福全下的百姓。但這些道理當然並不足以服眾人,最後眾百姓提議,要是讓岐伯離開,那麼他們也要隨他而去才行,黃帝聽他們這樣,倒也欣喜,因為這些人之中,男的健壯,女的柔美,都被岐伯調理的不錯,出去以後也可以幫自平定下,強於外麵那些病弱的百姓,於是欣然同意帶他們一起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