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3)

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某一日,秦國邊境空闊的原野上,一輛馬車正在疾行,趕車的是位老者,車體四周掛著黑色的布簾,裏麵不知坐著何人。

這輛馬車逐漸由原野駛到了一條道上,趕車老者仿佛頗為謹慎,在駛入路之前,還停下察看,確認前麵沒有危險才又坐上馬車,朝馬背揮出一鞭,那馬吃疼,嘶叫一聲,迅速的往那道駛去。

可是剛進了道不久,便聽唰唰唰幾聲,從道兩旁的樹上,跳下幾十條漢子來,這些漢子還穿著衛士的衣服,顯然是王宮中人。

那馬乍一看到這麼多人,受了驚,嘶叫一聲,想轉過身子朝一旁奔去,馬車立時顛簸了起來,裏麵傳來了女子的驚呼聲,趕車老者見狀,急忙放下馬車側麵的木杆,駐在地上,那馬車便不再移動。老者下了車,安撫住驚馬,向那幾十個衛士問道:“你們是何人,為何阻擋我們的去路。”

這時那衛士群中,走出來一位紫衣中年人,隻見他麵如冠玉,氣質儒雅,但一雙眼睛卻透著狡黠之色。

他對著老者嘿嘿一笑,道:“你就別裝了,即使是你們易了容換了裝扮,也逃不過我的眼線。”然後朝一旁的衛士使了個眼色,那衛士會意,快步上前,不等老者反應過來,竟生生把他的長須給拔了下來。

那老者登時變了模樣,雖然麵目仍然黝黑,但卻分明是一位年方弱冠的夥子。

那衛士手下不停,繼續上前,把馬車的黑色絲綢簾拉了下來,裏麵的情形便暴露無餘。

原來裏麵坐著一男一女,男的將近中年,一身白衣打扮,卻是鼻若懸膽,眼似流星,相貌俊雅,風度翩翩,一旁的女子好像比他要年輕不少,穿著粉紅衫子,生的是姿容雅致,清麗脫俗。

那些衛士乍一看到他們,都有些自慚形穢,不自禁的低下了頭。

白衣中年人問那紫衣中年人:“李醯,你到底要怎樣?我過了,我們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從此互不相幹。”

紫衣中年人哼了一聲,道:“扁鵲,你壞了我的名聲,還差點搶了我太醫的位置,這事怎能善罷甘休,不過我倒是不想要你的命了,你隻要把你那些醫術傳授給我,我便放你離去,到那時你再什麼相忘於江湖,兩不相欠的話,那還挺好。”完哈哈一笑。

原來那白衣中年人名叫扁鵲,確切的是人人稱之為扁鵲,其實他的真名叫做秦越人,是這一時代聞名下的神醫。

但雖他是神醫,他又不在朝堂為宮人看病,而是四處遊走行醫,做了一名遊醫,之所以還能有如此聲明,實在是他的醫術,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據傳,他甚至能夠活死人,醫白骨,下百姓數百種難治愈的疾病,到了他手裏,都是輕鬆應對,絲毫不在話下。因此人們都把他與上古時代的神醫扁鵲相比,稱他醫術之高,實在不出其左,所以後來慢慢的,他的真名便被人遺忘,而扁鵲這個名字成了他四處遊走行醫的旗號。

這其中就有一個故事,最能代表扁鵲的醫術之神奇,那是扁鵲在魯國行醫的時候,他和弟子在客店歇息,這時有兩人前來求醫,分別是魯公扈和趙齊嬰,扁鵲一看兩人神色,便察覺了他們的病情,魯公扈看著麵色蒼白,身體虛弱,大汗淋漓,但是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根本不像久病之人,而另一個齊嬰,看起來卻是身體強壯,麵色紅潤,但是神智卻不清醒,看著六神無主,甚至連話都不出來。

他們兩人認為自己這是怪病,已經求醫多年,今特地趕過來求扁鵲醫治。

扁鵲一眼就看出了端倪,於是對兩人,你們的病雖然是絕症,但是我有醫治的方法,不過出來恐怕你們接受不了。

兩人久病多年,自然慌不迭的同意,還表示,如今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醫治好自己的病,否則生不如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