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撿漏(1 / 1)

大年初二這,吳蓓從石家莊坐飛機到海南出差。

早在大半個月之前,領導就讓公司旗下所有全職導遊填了張“春節假期期間工作意願調查表”。

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你願意在春節假期期間帶團嗎?”“願意接本地團還是外地團?”“最晚可以接受在假期的哪開始工作?”

美其名曰尊重員工意願,但眾所周知,春節前後向來是闔家出行的高峰期,時常會出現導遊供不應求的狀況,這時所謂“意願”隻能被暫時放到一邊,人事會隨機打電話抓壯丁。

當然了,前有政策,後有對策,有經驗、有勇氣的老員工通常能找出各種各樣讓人無法強求的正當理由,例如孩子病了,老人過生日,或者身在國外趕不回來,更有甚者,幹脆不接,事後隨便找個借口應付過去也就得了。

不過上述這些情況完全不會發生在吳蓓身上,她是為數不多在意願表上填了“願意隨時接外地團”的幾名員工之一,倒不是因為她想借此在領導麵前表現自己有多麼熱愛工作,也不是因為她特別缺錢,純粹是因為她不喜歡在家過年。

吳蓓是單親家庭,在這個女性主體意識不斷覺醒的年代,遍地都是一言不合就一拍兩散的夫妻,單親家庭也算不上什麼新鮮事,不過她的處境著實有些尷尬。

在爸媽剛離婚的頭兩年,吳蓓她爸吳廣平一直琢磨著想要複合,她媽陳俊梅則認為對方好吃懶做,心胸狹隘,自己好不容易跳出火坑,堅決不肯再被拖回去。

吳廣平幾次三番遊不成,便把主意打到了吳蓓身上,想讓吳蓓從中勸導勸導。吳蓓從目睹父母爭吵冷戰,早已受夠,加之婚姻這種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方既然不願意,哪怕她作為女兒,也沒立場強逼人家如何。

這種態度引起了吳廣平的不滿,在他動之以虛情、曉之以歪理地跟吳蓓一番溝通,卻仍然慘遭拒絕之後,又請了一群外援共同來做她的思想工作。

那些平時一年到頭見不著兩次的七大姑八大爺們突然頻繁跑來串門,個個擺出一副關愛親人、見多識廣的人生導師姿態,反複教育指點她怎麼做才是對的,吳蓓與其溝通無效,終於不勝其煩,懟了幾句狠的直接甩門走了。

留下那位被懟的親戚十分沒有麵子,從此在這邊的親戚圈裏就流傳出了一種法:吳蓓這孩子沒大沒,而且心理好像不大正常,上趕著盼自己爸媽不好。

吳蓓惡心得厲害,自那之後,足有一年多沒踏進過吳廣平家半步。

這出鬧劇過後不久,陳俊梅再婚了,再婚對象是個民警,當初那些拿著喇叭勸兩人複婚的親戚們見狀,自然不好再什麼,紛紛散了,不再摻和這事。家裏一下子冷清下來,女兒好像也鐵心要跟他斷絕關係一般,吳廣平這才開始慌了。

吳蓓不接他的電話,他就給陳俊梅打,給吳蓓的姥姥姥爺打,去他們家裏哭訴、賣慘。老人們最是容易心軟,就讓陳俊梅多勸勸吳蓓,怎麼也是自己親爸,對方又沒做過罪大惡極傷害她的事情,讓她不必這麼決絕。

吳蓓被服,但經此一事,十數年來堆積的不滿全部噴薄而出,雖然念在血緣的份上,恢複了和吳廣平的來往,但心中始終有個疙瘩,而且愈發感覺跟他難以交流,每次回家也無話可。

至於那些背後編排她的親戚,則完全見都不想再見,往年過年聚餐也是看在吳廣平的麵子上,怕他下不來台才勉強出席,維持其樂融融的表麵工程。但她一向去了也自己默默吃飯,吃完馬上找理由走人。

是以今年初二被安排到海南帶團,她其實還是挺高興的。既不用在這幾裏反複見吳廣平那邊討厭的,或者陳俊梅她老公那邊陌生的親戚們,同時要是有人問起來,她忙著到外地出差,大家都會感慨地評價一句“真努力”“真辛苦”。

為了掙錢嘛,沒辦法。人們總是對和錢有關的理由更為寬容。

除了這些之外,這次要帶的這個團本身也讓她比較滿意。

成團地其實是在總部北京,聽因為是除夕晚上才臨時報的團,那邊可供調配的導遊們這幾的行程都已經提前定下來了,總部想到要從分社找人,才恰好讓她撿了這個漏。

石家莊本地旅遊業不很發達,所以本地的全職導遊基本都是帶團去外地做全陪,收入除了微薄的底薪之外,主要來源於出團的導遊服務費和各種回扣。

有的兼職導遊或地接導遊隻靠回扣賺錢,自然磨爛了嘴皮子使出七十八般武藝想讓你在購物點多買東西,很容易會顯得吃相難看,甚至招來投訴。

之所以吳蓓“撿漏”就是因為這次的團是個非常規的“定製團”,換言之,報團的人不差錢,不是為了貪便宜來的,全程按照他們的路線走,導遊隻要隨行做好安排,順道做一些講解就可以了。沒有任何購物指標,每大幾百的導服費,六下來總共能有三千多,隻要客人不是特別奇葩難搞,相對來,這筆錢賺得還是比較輕鬆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