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是一個並不存在的時空,我們的故事也是一個並不存在的故事。
時下四分五裂,一片混亂,各國之間征伐不斷。
中原戰亂不休,四周更是強敵環繞。西麵是已經完成統一的回鶻,北麵是強大的契丹,南麵是剽悍的大理、百越。這幾個國家戰力強橫,尤其是回鶻和契丹,全民皆兵,一旦發生戰事,都可以馬上動員幾十萬控弦之士,擋者披靡。
這兩個國家算是真正的軍事超級強國,好在兩國已經爆發了幾年的戰爭。武力更勝一籌的契丹誓要滅掉回鶻,兩強相爭,倒是給了中原各國難得的喘息時間。
從南到北,中原一地分為楚、齊、晉、燕四個國家。
楚國占據長江以南的所有領土,西麵以昆明、南盤江、紅水河一線和大理國毗鄰。東臨大海、南麵直達崖州島、北麵直達長江,幅員廣闊,綿延千裏。南地自古富庶,全國產糧區主要集中在了蘇州、揚州、杭州三地。三地盛產水稻,足夠全國的糧食供應。南方最主要的經濟產物是絲綢和瓷器,家家養蠶織布,瓷窯遍地。有詩雲:“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的就是楚人安居樂業、生活富足的場景。
大楚富,富在蘇杭。蘇杭之地水路密集,更有運河、長江等大型水道,所以交通異常方便。導致整個大楚出產的糧食、絲綢、瓷器、茶葉等等產出可以通過水路運往下。此地對大楚來,無異於半壁江山。所以大楚羋氏將都城建在了江寧金陵。
自古就有“鍾阜龍蟠,石城虎距”的名句來描述金陵。鍾阜,即是鍾山,又名紫金山,在金陵的東邊,岡巒綿延,像一條巨龍似的盤伏著。石城,又名石頭城,像一條猛虎似的距坐著,再加上長江之險,地勢險要可見一斑。
但是也正是這樣險要的地勢,加上富足的生活,文風興盛,造就了楚人溫文爾雅的性格。楚國重文輕武,武將在楚國地位相當低下,數百朝廷大員幾乎全是文人出身。在這樣的背景下楚國的文風也是最興盛的,大街上隨處可見拿著折扇、掛著香囊、呼朋喚友、飲酒作賦、聽曲狎妓的年輕文人,陽剛有力的武人反而要夾著尾巴做人。這樣的導致的結果就是麵對北方齊國的數次侵略的時候,綜合實力更強大的楚國也隻是依靠險勉強支撐。
富庶穩定的大楚,建國一百年,人口數千萬,國力最為雄厚。論綜合國力,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超級大國。軍事上水師強大,江河湖泊和近海的水師相輔相成,鑄成了大楚堅固的水上長城。陸上的軍隊多以步卒為主,縱橫穿插的河道讓大楚幾乎沒有組建騎兵的必要。值得一提的是,富足的國力讓大楚的軍備也是最好的,普通士卒都能做到人人著甲,足夠其他三國望而興歎。強弩、勁弓、各種精良的守城器械更是數不勝數。當代大楚皇帝羋建,隻是中庸之主,但是靠著曆代楚皇的積累和完善的武備,足夠讓他進取不足守成有餘,過著奢靡的生活。
大楚以北,黃河以南是田氏建立的大齊。大齊定都洛陽,西麵和回鶻接壤,東麵也直通大海。大齊占據中原腹地,向來以皇室正統自居,曆代大齊王氏都以統一下為最終目標。
大齊國土隻有大楚一半,但是因為境內如徐州、宋州、河南等大部分領土全為平原,所以大齊也是下重要的產糧區。產出麥、大豆等物占據諸國的半壁江山。富庶的土地賜予了曆代大齊朝統治者豐盈的國庫,也膨脹了每一代君王的野心。大齊曆代窮兵黷武,一直保持著50萬常備軍,多年以來東征西討,從未停止過統一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