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有一本書叫《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我曾翻閱一二,但不曾細讀。今我想在這裏談談,當我坐在補考教室裏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麼。
“無才無德,十分灑脫”這八個字是我拿來形容自己的,但這個解讀其實並不是很準確,因為到現在為止我還隻做到了前四個字。
我並不是學習成績非常好的那一類人,雖然也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學霸,但縱觀我整個學生時代,我更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學渣。
最渣的科目就是數學,沒有之一。
我在數學的鐵蹄下大敗了四次,一次比一次慘。
第一次是在高一的期末統考上,我以4分的“優異成績”成功拿下了全班第一。
倒數的。
第二次是高考,87分的數學成功地讓我和一本大學失之交臂,最終就讀於現在這所大學。
這讓我失去了很多本可以不用失去的東西。
第三次是大一下學期的期末考試,56分的數學讓我有了第一次掛科體驗。因為這次掛科,黨校推優名單裏,沒有了我。
第四次是大二下學期,數學又一次涼涼,黨校推優又不用想了,真好。(手動微笑)
現實中並沒有發生那種什麼因為被數學虐就頭懸梁錐刺股和數學正麵剛的正能量橋段,有的隻是坐在補考教室裏像隻猴子一樣的抓耳撓腮。
補考的時候我盯著書一樣的概率論試卷,一個頭一百個大,腦子裏沒有什麼所謂的解題思路,隻有著各種奇思妙想。
比如我的眼鏡鏡片上會浮現答案,我動動筆把它們寫下來就好。
比如我突然有了特異功能,能用意念操作我的手機,並能透過課桌看到抽屜裏的手機屏幕。
比如監考老師會突然走出去,出門前還給我們一個“你懂得”的眼神。
你看,人在不喜歡某個東西的時候,連假裝努力一下都不願意。
我看了一看隔壁桌的哥哥,他時而瞟一眼老師,時而假裝整理頭發,上一秒還在揉眉頭,下一秒卻在捏下巴。
我在想,這個時候監考老師在台上看著我們,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動物園看猴子?
大一的時候,我請一個學長來我們班分享了他的一些故事。
學長最後跟我們道:有人沒體驗過掛科的大學是不完整的,很多人信以為然,於是就掛了。可你們想想,是什麼人才會這種話?是那些掛了科的人。成績好的隻會“沒考上研的大學生活才叫不完整”。
學長他也掛過一次,他他在補考的時候感到很羞恥,他無法接受驕傲的自己和那些逃課打遊戲的人同在一個考場。
基於這種羞恥感,他花了兩年跨專業考了一堆證書,拿下了所有的獎學金,掛科這個詞和他的生活再無任何關係。
這種羞恥感我也有一些,但並不濃烈,因為我覺得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做的不夠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隻要我們還在把心思和精力花在一些我們喜歡也願意做的、有意義的事情上,那麼那些不夠完美的地方似乎也值得被原諒。
我看著自己空白的試卷,最後還是決定在答題區把題目抄上幾遍。
每個人都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承擔自己的選擇可能帶來的後果。
當初選擇了逃課,考試不會做就是後果。當初不肯作弊選擇了交白卷,參加補考就是後果。現在補考交黑卷,下次重修就是後果。
這沒有什麼,但敢選,你就得敢擔。
交完試卷,我走出了這間動物園。
。
不會再有下一次了。
人啊,還是做難一點的事情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