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場上。
有一部分人,都是衝著張易來的。
有人甚至在聊,上江市那次聯合秋拍拍賣會,似乎是從上江市那邊來的。
這第一件拍品,韋陀造像。
雖然不是熱門品類,也不是佛像之中的主佛或者菩薩。
但是。
拍賣的競爭力,還是有的。
最終。
經曆八次競價。
以172萬的價格成交。
表現的中規中矩。
還算可以,畢竟並不是熱門品類。
收藏品當中,如果單從價值方麵來估算的話,有些東西,差別並不會太大。但是,上了拍場之後,有的時候,小小的差距就會被無限的放大。
就比如青銅器,有銘文的和沒有銘文的,就算工藝水準一樣,年代一樣,品相一致,那些有銘文的價格也要比沒有銘文的價格高出一倍,甚至數倍。
這就是差異化造成的價值。
明代韋陀菩薩造像,沒有款識,但是以172萬的成交價。
給年終大拍,起了一個好頭。
似乎為了拍賣場的效果。
張易和陳叔的古董,被穿插在風鈴園之前就已經定下的那一百多件拍品中間。每隔幾件,就會有張易和陳叔的古董上拍。
而張易收藏的古董都有標榜。
所以,基本上遇到張易收藏的拍品,基本上每一件都爆。
其中。
排序第6的那件,明代萬曆年間的黃釉白子算盤。
專家給出的參考價在300到400萬之間,畢竟,這類藏品相對來說是比較稀少的,估價也顯得略高了一些。
然而。
開拍之後。
價格一路飆升,90萬的起拍價。
最終經曆十七次的競拍,以856萬的價格成交,溢價超過一倍。
這是張易都想象不到的事情。
一個黃釉白子的算盤,雖然有大明萬曆年製的款識,但是,畢竟隻是一個小算盤而已。856萬的成交價格,真的高出天際了。
之後。
輪到陳叔的一枚簽字版的袁大頭上拍。
陳叔在夜市上,以20萬的價格收入囊中的,最終,也經曆了十次以上的競拍,以336萬的價格成交。
對於錢幣收藏之中,一個極其熱門的品類,袁大頭,還是簽字版的。
這個成交價格表現的還算不錯。
屬於正常的範疇。
袁大頭之後,風鈴園安排,又上了一枚錢幣。
這枚錢幣,就是張易收來的那枚祺祥重寶母錢幣。
正麵“祺祥重寶”,背麵“大清鎮庫”。
清代錢幣之中的王者,市場上可流通的價格,差不多在200萬左右。
不過。
這裏是拍賣會,又有收藏家的效應。
所以。
這枚錢幣,也是一樣爆。
估價300萬,150萬起拍,最終經曆十幾次競價,以557萬的價格成交。
溢價真的是嚴重了一些。
但是。
入手這件藏品的人,依舊是開心激動不已。
為什麼?
因為,這是標準的一手古玩。所謂一手古玩,就是傳承信息少,但又是從比較出名的收藏家手中出的古玩。
這種古玩,如果拿下來,再次上拍。
成交價格上,絕對不用擔心。
繼續溢價,甚至價值翻倍,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這都是投資者的心態,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收藏家的心態。
85618422/18089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