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鳴冤(1 / 2)

盡管證據還不夠多,盡管時機還不夠好,但是受到了梓風提醒的遊蘭還是決定要開始鳴冤了。

她來到這裏最大的目的就是為杜蘅報仇,為杜家鳴冤。她也時時刻刻將這一使命銘記於心,但是,她不得不承認,現在,並不是最好的時機。她手上的證據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說服蕭潛。

但是,關於蕭敬言所提出的方案,她卻堅決反對。她要靠自己的努力為杜蘅,為杜家複仇,而不是別人,即使是蕭敬言都不行。

蕭敬言的事情蓄謀已久,不會再拖延,所以,想要憑借自己的力量報仇成功,必須要在蕭敬言有所動作之前,提前發難。

楚洵和蕭敬言回到汴梁之後,不僅沒有輕鬆下來,反而變得更加忙碌了起來。遊蘭隱隱約約猜到了他們在做什麼,但是卻什麼也沒說,隻是默默地看著他們忙碌。

反而是蕭敬言,在好不容易抽出時間來看遊蘭的時候,有時候想跟她說點什麼,講講自己正在做的事,說說近來的感受。但是話到嘴邊,才想起,那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知道的越多就會越危險,所以往往欲言又止。

遊蘭並不追問。她總是微笑著看著蕭敬言欲言又止的表情,為他糾結的時候擰起的眉頭暗暗擔心。她其實很想說,不用告訴我,我差不多幾乎已經猜到了。

但是蕭敬言既然想讓她置身事外,為什麼不讓他以為,自己真的在這件事情上,置身事外了呢?

來汴梁的這段時間,身邊需要保護的人越來越多,介入的莫名其妙的案子越來越多,幾乎都要讓她忘記了自己來到這裏的初衷。

她是來為杜蘅報仇,幫助杜家雪冤的。

遊蘭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才克製住自己想要去幫助蕭敬言的願望。

那是男人的事,那是他的願望,她不能插手。

那是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要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雙手去解決的事情。不管她有多能幹,她都不能讓蕭敬言失去成就感。她需要讓蕭敬言靠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大事,然後,像一個最普通的女人一樣對他表達崇拜之情。

這樣,就夠了。

對於大男子主義的蕭敬言來說,這樣的反應,絕對會比手把手地幫助他達成他的目標更好。

遊蘭聰敏地抓住了這一點,努力克製住自己想要出手的願望,就那麼看著。

當然,她的生活中並不是除了蕭敬言就別無可戀。

她有蘭心堂需要經營,她有幽蘭澗一大家子人需要負責,她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找出當年杜家冤案的真相和證據,找到合適的時機和合適的人,在皇上麵前鳴冤,並且讓他接受。

前兩件事對於現在的她來說,並不算困難。可是,最後一件,卻讓她很費腦筋。

根據之前的資料,當年,是鎮國候楚雲翼舉報杜將軍通敵叛國。杜蘅的父親不願逃走,所以才慘遭毒手。

所以,遊蘭在報仇的時候,第一箭就射向了鎮國候。

先是從鎮國侯府人葉娉婷為突破口,然後利用鎮國候和三皇子與皇上之間的關係各個擊破。經過一番努力,她成功地扳倒了鎮國候,擊敗了三皇子。但是,杜蘅慘案中最終的幕後黑手,現在的皇帝蕭潛,仍然做著他的皇位,杜家,仍然是罪臣。

現在,杜若中的毒雖然已經解開,但是被毒性經年侵蝕的身體已經虛弱不堪,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慢慢休養,才能恢複到普通人的水平。

汴梁城風起雲湧,顯然不是一個適合養病的地方。遊蘭已經早早跟姑蘇打好了招呼,準備等杜若的身體稍稍好一些之後,就送杜若回江南好生休養。

另一個讓遊蘭頭疼不已的事情,就是楚瀾。

這個少年和葉娉婷出了一次門,忽然變成了一個不認識的人。

他的生活中,忽然多出了一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葉老大”。這個人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對楚瀾進行了洗腦一般的影響。讓楚瀾從一個木訥善良的少年變成了現在這個憤世嫉俗,敏感多疑的人。

十幾歲的少年正好是青春期最最敏感,想要自立,不願意被管束,想要特立獨行的時候。深諳“中二病”發病過程的遊蘭清楚地認識到,現在的楚瀾,真真正正是一個深度中二病患者。

可是問題在於,這個病症,藥石不靈,溝通不行,尤其是對於楚瀾這種從小家庭有缺憾,缺乏父母關愛,缺乏溫暖來源的小孩,能做的,隻有耐心,寬容,再耐心,再寬容。

中二病無藥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