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時過半,族長點齊人數後,算0名民兵,近80人整隊出發,劉啟看見族長往前麵安排了5人探路,後麵安排5人殿後。
近些年連續戰亂,泰山附近地勢複雜,西邊150裏又有梁山水泊,附近的賊匪、亂兵越來越多,每年兩次交糧都是大事,基本能出動的壯勞力都會隨行,且從去年開始,都會攜帶長槍、大刀等兵器。
劉家堡距離長清縣路途80裏,一肯定趕不到,中途會在陸家莊休息一晚,順利的話明會在中午前到達長清縣,下午交完糧後,稍作采購,輕裝返回,晚上再在陸家莊休息一晚,第三到家。
可能是因為劉家堡人多勢眾,也可能是因為交夏糧前,縣裏對附近賊匪做了清剿,一路上還算順利,無驚無險。
陸家莊與劉家堡是世交,兩個村莊男女互相嫁娶很多,兩個村莊的人七扭八拐的總能連著點親戚關係,晚上到達陸家莊,族長被邀請去劉家莊村長家住,但是族長沒答應,和大家一起露宿在陸家莊曬場,大夏的,除了蚊子多了些,倒也涼快。
第二又起了個大早,收拾好東西,檢查車糧後,再次出發。
趕在中午巳時(11點)剛過,進了長清縣城,來到收糧處,劉家堡的車子聚在一塊,族長去找張典吏交涉,大家拿出幹糧和水袋充饑。
半個時辰後,族長和張典吏一起過來,與現場收糧的頭頭交涉了一會,領頭的直接帶人過來點數,算上稱重,1個時辰收完糧。中間沒有起波折,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劉家堡是大堡子,整個縣出了名的人多又團結,也是全縣唯一一個沒有被士紳占田地的村子。
交完糧後,族長把大家聚起來:
“不打算買啥的留下來看著車子和剩餘的糧食(因為大家都多帶有一些餘糧,怕這邊稱重差兩),其他人可以去買東西,現在是未時,距離太陽落山還有兩個時辰多一些,你們快去快回,在城牆遮住太陽的時候回來這裏集合,我們出城,趕在色黑實前,回道陸家莊。”
“不要惹事、不到與人起爭執,能買的就買,不能買的就走人,別與縣城的本地人鬧事,一定要按時回道這裏,別讓大家等你。”劉禮高在旁邊補充了一句。
“好了,都散了,快去快回。”看來族長估計沒打算買啥,找了個獨輪車,躺下休息。
劉父把車子交給三爺劉禮升照看,帶著劉啟去買布、米和油、槍頭、鋤頭、箭頭等。
來到布莊,劉父和夥計交涉,劉啟閑著四處亂瞅。
布莊裏人不多,算上劉家父子,也就對客人,其中一家看起來也是來交糧,順便買東西的農民。另一家好些,穿戴不新但很幹淨,身上也沒有補丁,應該是個老爺或者大戶管家,帶了個廝。與其交涉的應該是布莊掌櫃,劉啟從就耳聰目明,站的不遠,隱約能聽見他們的談話內容。
“北邊這次聽敗的很厲害,兵荒馬亂的,今年又加了稅,估計後麵啥都有的漲…”管家模樣的人。
“誰不是呢,我現在去村裏收布,一匹布都1100文了。”
“你這精皮子,這些,別想從我這多漲,我家老爺精著呢,我也清楚,你這賣貴了,我可難交代。”
“……”聽談話內容確實是個管家,多嘴了一句,就被掌櫃的給逮住話尾了。
又聽了一會砍價,劉父已經買好布,買了1丈,花了115文,看來那掌櫃的收布價虛的很,他不可能一匹加價50文賣。
和劉父又去糧店和雜貨店、鐵匠等店鋪,買齊了東西,堪堪趕在太陽被城牆擋住前回道收糧場。
今估計是吉日,易出行,大家都沒有遇到什麼醃臢事,順利聚齊在關城門前出了城。
回程路上,因為車子輕,且歸家心切,大家腳程都比較快,到達陸家莊時,比上午稍快些,申時出發,不到戌時(19點)就到了陸家莊,勞累一,就水咽了些幹糧,早早的打地鋪睡了。
第三早起趕路,未時(15點)回道劉家堡,和相熟的夥伴告別後,劉啟回道家裏,母親陸從雪已經做好湯飯,又饑又渴的父子兩人總算吃了頓安生飯。
PS:
1、文中一尺折合現在的厘米,也就是一米三尺,十尺一丈,一丈米。一裏合兩百丈,等於現在的660米,
、文中一步合左右腳都進一次,等於現在兩個步幅,15米。即邁出一足為跬,邁出兩足才是步。
、文中世界一擔等於100斤,一斤10兩,與古時一擔10斤,一斤16兩不同,為了便於理解和計算。
4、文中世界,一匹布等於10丈,一般寬尺,所以一匹布等於米*1米,平方米。
5、這是架空異世曆史文,如有與宋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