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為了應對大明可能的進攻,設置兩道防線。陳昱等人為了應對大越方麵可能的進攻,也建立了兩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就是建昌府、鎮蠻府和廣威州一線。而第二道防線則是新安府、諒江府一線。
至於阻敵策略,與對付大明的策略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就是,大越的實力要遠遜於大明。應對起來,相對要容易一些。
除了南北各兩道防線之外。陳昱等人商議,在西邊的七源州、萬崖州,以及交州府一線,建立一道西部防線。而東部沿海則交給了水師負責。
僅僅完成了戰略上的布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強有力的軍隊做支撐。
除各地正常的擴軍之外,陳昱決定在思明府新增一個火槍兵衛所,命名為玄武衛。而交州府也增加一個火槍兵衛所,命名為麒麟衛。
玄武衛自然由劉大龍負責組建,而麒麟衛的組建,陳昱交給了甄盛。劉八斤還要負責諒江府這邊的軍隊擴建,調動布防等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根本無法分身做這件事。
玄武衛的建立,自然是為了應對大明的進攻,提高思明府的防禦能力。
而在交州府部署麒麟衛,則是為了防止大越兩路出擊,對己方采取夾攻的方式。
要知道,前期關阿部攻打己方。就是派出了兩路人馬。對陸那縣采取迂回包抄,兩路夾擊的策略。要不是文仲操冒險夜間渡河偷襲,關阿的戰術就會取得成功。
在交州府部署麒麟衛,就可以阻止大越再次進攻己方,采取關阿的策略。因為,憑借火槍兵衛所麒麟衛的戰鬥力,在周圍衛所的配合下,完全可以頂住對方迂回包抄的衛所。
麒麟衛組建完畢後,朱雀衛就調回諒江府。待交州府其他衛所逐步組建完畢後,諒山左衛、丹巴衛等衛所也要陸續調回原地。
除了軍隊建設之外,陳昱最關心的就是民生問題。老百姓剛剛經曆了戰爭,損失都很大。
陳昱原有的三府一縣,由於底子比較厚,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府,要錢有錢,要糧有糧。戰爭的影響非常。
倒是陳昱攻打的建昌府、鎮蠻府、交州府等地形勢十分嚴峻。
這些地方都是大越統治的區域,原本就非常貧困。無論是官府,還是百姓都不富裕。經過戰爭,官府修複城牆,百姓修繕被損毀的房屋,都十分困難。
這些可以拖一拖,過些時候再做。
但是有一樣不能拖,不能等。那就是大家的吃飯問題。
大越為了籌集軍糧,那可是發動了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內部自然是官方和民間。除了那些有餘糧的地主,每家每戶也都需要提供糧食。
戰爭結束之後,交州府、鎮蠻府等地百姓的口糧根本堅持不到今年年底。
由於陳昱在戰爭結束後,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再加上丁禮代表大越前來談判,前往清化城參加鄭太妃的壽誕。所以也沒有時間,研究此事。
甄盛、卜敬等人這段時間都接到過關於百姓口糧的問題。他們也僅僅是解決了一些百姓的燃眉之急。比如已經斷了口糧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