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有人主動舉報,並且證據確鑿,方才按律法嚴懲。
可以,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大家都這麼幹,誰會這麼沒趣,舉報同僚呀。
阮世明試探性地問道:“大人。您真要把金條充公呀。”
陳昱堅定地點零頭,道:“這還有假。不過之前拿去發放拖欠工錢的五百兩銀子,得還給我。”
張順聽了,回道:“那是,那是。大人,我到錢莊將金條折算成白銀之後,立刻給您送過來。”
交代完畢之後,阮世明、張順等人就告退了。
出了陳昱的書房,走了一段路,張順看向阮世明,問道:“阮同知。咱們陳大人這是唱得哪一出呀。我怎麼看不明白呀?”
阮世明笑著道:“這件事很簡單。咱們陳大人是憂國憂民之人。從他在陸那縣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看出,他是真心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官員。他能來咱們諒山府,那是咱們諒山府的幸運呀。”
張順聽了,道:“那我就把這個金條劃入銀庫了?”
阮世明回道:“大人既然讓你劃入銀庫。你就照辦即是。你是不是擔心,大人這是在給你下套呀?”
“那倒不是。我隻是沒見過這樣的大人而已。”
阮世明笑著道:“慢慢你就習慣了。”
阮世明作為諒山府的同知,消息知道的很多。在陳昱擔任陸那縣縣令時,就聽了很多關於他的事情。
別看陳昱隻是一個的縣令,他的為人、能力,要比當時的諒山府知府範石強得多得多。
範石就是仗著自己是範文巧的老鄉,在與明軍作戰過程中,立下了一些功勞。可是,打江山和守江山根本是兩碼事。
範石仗著朝中有範文巧撐腰。冷不丁過上太平日子。難免要飛橫跋扈起來。
處理政事的原則是能拖則拖,對待下屬的送禮是能收則收,對於求自己辦事的各類人則是能卡則卡。
置全府百姓、官吏等生活於不顧,隻知道自己的奢侈生活。
阮世明的頭腦是清醒的。他幾次向範石進諫,曆陳其所作所為的不妥之處。
可是範石聽了之後,初期隻是一笑了之。後期則是當麵對阮世明進行訓斥,並警告他不要多管閑事。
阮世明見範石不聽勸告,就向朝廷反應此事。範文巧見到阮世明的奏章,就給按了下來。
並且告知範石,要收斂一些,切不可大意。
範文巧的話,範石還是聽的。他果真收斂了一些。但是對阮世明多管閑事的行為,懷恨在心。
怎奈阮世明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根本是與範石不是一類人。
範石派人暗中調查了很久,可是仍然找不到阮世明的缺點。再加上諒山府的很多工作,還需要阮世明去做。
兩個人漸漸地變為了井水不犯河水。直至範石被禦史張鐸彈劾。
黎利順水推舟,任命陳昱擔任諒山府知府。
這個決定,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