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1 / 2)

盤古大帝開辟地之後,不知過了幾世幾紀。

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相鬥,戰數日,共工敗。

共工忿極,遂怒撞不周,將撐的不周之山撞倒。於是,傾西北,地陷東南。空出現了許多漏洞,大地出現了許多裂縫。河之水從漏洞中傾瀉下來,地底之火從裂縫裏噴湧而出,正是所謂的“湯湯洪水方割,浩浩懷山襄陵”,地之間災難深重,萬物百不存一。

聖之母女媧遂降臨異世間,以拯救蒼生。她自南海之濱采來紅、黃、藍、白、黑五色巨石,點燃了首山之上的蘆柴燒煉,以之補;她又自蒼溟深海中捉來巨龜,斬其四腿,用以撐之四角。河之水從漏洞中傾瀉太多,是黑龍發狂造孽,她於是遣滿諸神將其擒殺;地底之火從裂縫裏噴湧而出,是金翅鷙鳥扇風點火,她於是請西佛祖將其擒獲,攜往靈山圈禁。她又見鯀王治水之後,地之間依然洪波滔滔,致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遂命大禹使用定海神針,將漫漫洪水導入八荒六合。

經過女媧聖母不懈努力,高遠的太空終於補好了,支撐的四根柱子也穩固了,威脅異世界各類生靈生存的黑龍、鷙鳥、猛獸也皆降服,大地之上複又長出美麗而繁盛的樹木和花草,萬物。

自此,開於子,地辟於醜,人生於寅,地再交和,萬物盡皆生。

卻那女媧自南海之濱采來之6581塊五色巨石,燒煉補,單單剩下一塊未用,委棄於首山之上。

後來,軒轅黃帝於首山之頂采得此石,以之鑄作刀劍。軒轅神劍出爐之時,原料尚有剩餘,因高溫未散,仍為流質的鑄造原料自發流向爐底,冷卻後自成刀形。帝以其自發之刀意太強,足以反噬持刀者。帝恐此刀流落人間,欲以軒轅劍毀之,不料刀在手中化為一隻紅色雲鵲,變成一股赤色消失在雲際之中,帝遂名此刀為鳴鴻,與下第一劍之軒轅劍並論。後,帝恐鳴鴻“喧賓奪主”,遂封存了此刀之記憶。

後人於《洞宴記》中記載:“武帝解鳴鴻之刀,以賜東方朔,刀長三尺,朔曰:此刀黃帝采首山之銅,鑄之雄已飛去,雌者猶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銷之,刀自手中化為鵲,赤色飛去雲中。”

鳴鴻刀,上古名刀。該刀長為三尺,相傳此刀後為魔界一神秘人物所持有,其餘資料無記載。

遠古之後,也不知過了幾世幾紀幾,青埂山上的靈台草堂一如既往地隱約在飄渺的雲霧中,與庭神界與人間異界均是相隔了一段互不相幹的距離。

在日日的晨鍾暮鼓裏,是一塵老人誦經的真言。

靈台草堂的方寸大殿依山而建,土木結構的建築,並不雄偉,但甚是莊嚴。殿前的無情爐上有一支梵香,沐浴在清幽的真言裏,香霧嫋嫋。

那支梵香站立在孤高的無情爐上,每日聆聽一塵老人的講道,沐浴著清幽的箴言,無知無覺間參透了儒釋道之理,有了人或神的至大的感知與性靈。他每日聆聽真言,沐浴著清幽的梵唱,靜靜的仰視莊嚴的方寸大殿,細數簷上的青瓦,一又一,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快樂或者不快樂,如此,也不知過了幾世幾紀幾!

大殿門上的青簷下有一麵蛛網,長風過時,會隨了風動,網上的那隻蜘蛛便會慢慢的順了絲結來回的巡視。一枚青色的蛾子在輕盈的長風裏舞動著雙翅,沐浴著青埂山上清涼的日光,也沐浴在清幽的梵唱裏,翩翩起舞,很快樂。方寸大殿裏,座前的那盞青燈搖曳著,燈芯正在裝滿了酥油的琉璃盞上靜靜地燃燒著自己,是安恬的。

這一切都很清靜,很無為,就這樣,也不知過了幾世幾紀幾。

又一個九月初來了。

某一個夜晚,沒有月,也沒有星,夜空烏雲層疊,暗黑無邊,一場山雨欲來。

一隻烏鴉驚慌的扇動雙翅,嘎嘎叫著,跌跌撞撞飛進了方寸大殿,躲在了大梁上,蜷縮了身子,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