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林壑幽美,清泉潺潺,峽穀雄奇,翠竹華蓋,實乃人間勝境,但山中,也有平平無奇的山包。
一座高達五十餘米的橢圓形山包前,站著一名老道與一名少年。
老道士幹幹瘦瘦,一件青色道袍洗的發白,頭頂的道士髻插著根荊條,再配上那滿把的胡須,一副仙風道骨樣,可惜嘴裏叨的著雪茄破壞了他的形象。
少年名楊肆,現年十八,身材高大,精神飽滿,自被老道收養,隨老道俗家姓,因排行第四,故名楊肆。
在楊肆上麵,曾有三位師兄,早已逝去,因為老道的年紀太大了,活活熬死了三個弟子。
人類最長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稱為年,老道現年一百一十五歲,沉浸形意甲子有半,功參造化,世間難逢敵手,可惜再有五年,便是歸之時,楊肆跟著老道,自站樁練拳,研習道典,功夫不俗。
楊肆背著個碩大的登山包,打量著眼前的山頭,不解道:“師傅?這就是太極暈?常言生氣潛於下,暈形現於上,如魚在水中一動,其水上自成一暈,見暈可以知魚,可我怎麼看,山上也沒有暈形啊?”
師徒倆來自於陰符派,這是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門派,以《陰符經》為本經,以諸葛亮、曹操、葛洪、李靖、劉處玄、朱熹等曆代名士高道的詮解疏注為枝節,代代傳承。
該派講究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也,白了,就是你盜我,我盜你,地盜人壽數,人向地逆取造化,取過來是本事,被老奪了壽數也別怨尤人。
故堪輿點穴也是陰符派的一個重要分枝。
太極暈是世間罕見的真龍穴,若見隱微之間,圓暈分明,性氣內聚,葬於其間,生氣不泄,水蟻不侵,這樣的地穴,受到重點關注。
“嘿!”
老道嘿的一笑:“靈物皆有自晦之能,世間所謂太極暈,多流於其表,不得其髓,想地生養萬物,萬物豈肯其辛苦蘊養之機被人所盜用?我看不見得,故晦之,遮人耳目。”
楊肆問道:“師傅,要地靈物有了靈智,自晦尚可理解,可這明明就是一處地氣彙聚之穴,又如何有意晦之?”
老道噴了個碩大的煙圈出來,問道:“地生養萬物是有意的麼?萬物可有義務為人所用?在地眼裏,人與萬物有何不同?”
“噢!”
楊肆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如這處地穴,被一具屍體奪去了地氣,對他有什麼好處?怕是造化被奪的太多,還會消亡,故若地穴有意,並不願被點為太極暈,到底,這就是道的平衡,不管有無意識,地總要為你留一線生機。”
“嗯~~”
老道捋著稀疏的胡須,點頭道:“你有此想法,甚好,為師走了之後,望你操持好門派,莫使傳承斷絕。”
楊肆勉強笑道:“師傅,也許這次就有機會呢。”
“機渺渺,心難測,數千年來,無人成仙得道,為師不過是盡人事罷了!”
老道歎了口氣,就擺擺手道:“你細看此暈,隱隱約約,遠看似有,近觀則無,全在遠觀近察之間,究其根源,不過乘生氣耳,生氣流行遍布山川,唯有流氣和蓄氣之別,吾輩所尋者,唯蓄氣之處也。”
著,老道就拿出個羅盤,沿著山包走動勘探起來,別看一百多歲的高齡,身手敏捷如同猿猴。
老道一生,都在尋求仙緣,他不甘心平白老死,專掘各類奇特生僻的古墓,此處據老道考證,葬著周穆王,也就是傳中與西王母會麵的第五代周子,老道認為,也許在這墓葬中,就有長生的線索。
“肆,過來挖!”
不片刻,老道站定一處,招了招手。
該處位置,上是微茫水分,下是微茫水合,二氣交感,陰陽媾處為明堂,也即太極,是為真穴。
楊肆暗道這世道哪來的仙緣?
不過念及師傅一生的追求與所剩無幾的壽數,終是不忍打擊老道的熱情,從背包裏拿出工兵鏟,毫不猶豫的開挖起來。
楊肆是暗勁高手,體力充沛,渾身氣血搬運之下,運鏟如飛,漸漸地,一個兩尺見方的洞穴越挖越深,當挖到五米深度的時候,當的一聲,鐵鏟挖到了石壁。
“師傅,挖到了!”
楊肆鑽出盜洞,大叫道。
“你先上來,換為師下去!”
老道把楊肆換上去,因為石壁楊肆弄不穿,這地方又不能用炸藥,隻有老道親自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