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6 韋爵爺不同意合作】(2 / 3)

先帝因進服日久,嫌水汪汪的,遂傳禦藥房不必蒸進。自此之後,聖恙日增無減,日漸浮腫,諸藥進益失效。逆賢遂恚維華,維華心不自安,即於乾清宮門問安之際,舒徐容與故與逆賢相左而力讓寧錦之蔭與袁崇煥,隨轉身求去,另盤算一條卷土重來報複之計。

按劉若愚的說法,是熹宗覺得米湯水汪汪的,命今後不必蒸進去,熹宗的身體則出現浮腫,而魏忠賢便惱怒於霍維華,霍維華則利用袁崇煥求去之機,上疏讓蔭。

《明熹宗實錄》記載熹宗身體不豫是天啟七年七月初一,然而七月初五,霍維華就由兵部右侍郎署掌兵部事務。霍維華因寧錦功,在天啟七年八月初二升一級,廕一子錦衣衛正千戶世襲,賞銀四十兩,大紅紵絲二表裏。隨後吏部覆寧錦功,霍維華又升兵部尚書。天啟七年八月初三,霍維華覆寧遠加恩功,寧國公魏良卿於見任太子太保,今加指揮使計算九級,應於官銜上加至太師而止,尚餘一級。

熹宗批複:寧國公魏良鄉原銜太子太保,上加至太師而止尚餘一級,著歲加祿米三百石,仍照新銜給與應得誥命鐵劵,以示眷酬元勳至意。

從《明熹宗實錄》來看,霍維華不但沒有處分,反而官職越升越高,而且還抽空捧了一下魏公公的臭腳。

兵部署部事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霍維華奏:撫臣袁崇煥置身危疆六載於茲,老母妻子委為孤注,勞苦功高,應照例廕錄。前樞臣王之臣出都之日,麵語微臣從優擬敘,臣謹照往例酌之,與督臣鎮臣一體擬陞廕賞,以聽聖裁。茲奉明旨,督鎮諸臣俱蒙二級之升,延世之廕,獨袁崇煥一人止予銜一級,而遺其世廕。微臣冐濫於格之外,崇煥反靳於例之中,其何以示公而服邊吏之心?乞皇上即以畀微臣之世廕量加一級以還崇煥,在朝廷未嚐再多一錦衣之官,而兩臣遂各得其固然之分,亦甚便計也。又崇煥以侍郎銜加服俸一級,蒙恩複加銜一級,查九例無從二之官,並乞將濫加微臣一級移加崇煥,俾得以正卿歸裏。得旨:袁崇煥談款一節所誤不小,朕不加譴責,尚著敘賚,分明念久在危疆,姑使相凖耳。恩典出自朝廷,霍維華何得移廕市恩德,好生不諳事體。

《明熹宗實錄》記載,天啟七年八月初九霍維華上疏讓蔭給袁崇煥,熹宗批複的時間是天啟七年八月初九,而且霍維華還留了一點餘地,即指責袁崇煥講款,即議和之誤,兵部右侍郎霍維華疏稱“袁崇煥有升無蔭,功高賞薄,乞以己蔭讓崇煥,以昭公道。”末點崇煥談款之誤,有旨切責。———《先撥誌始》但之後,霍維華仍在被熹宗升賞工部尚書薛鳳翔題敘殿工。得旨:霍維華加一級,賞銀三十兩,紵絲二表裏。

天啟七年八月十二吏部隨覆大工加恩。得旨:霍維華、邵輔忠各加太子太保,照舊管事。

天啟七年八月十二霍維華一路加到了公保銜,太子太保。

這說明要麼是熹宗和魏公公腦子有問題,一路給下毒藥的霍維華升到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署掌部事,要麼就是陰謀論者腦子有問題!

實際上,在天啟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熹宗死後四個月,霍維華上奏過一封奏疏,丁卯十二月二十五日原任兵部尚書霍維華疏略雲:寧、錦之捷,內臣濫軍功至六百餘人,職俱置之關臣。又有請加封忠賢國公之疏,並下職部。內臣劉兩以移書促職具覆,職堅不之應。及該司以稿呈職,複有應封公爵以酬元勳之句。

職歎曰:司官推禍,不得不參,職列大臣,何敢弁髦祖宗法製若此?

隨舉筆雲:爵官五等,非職部所敢研擬等語,而忠賢已怒矣。疏上,而忠賢又詘撫臣袁崇煥之級,而削其世蔭。

職遂語科臣許可征曰:長安中目不見虜之人,累累加級蔭子,撫臣身家性命在彼覿麵虜者,何反禁塞應得之恩典?本部職掌安然,何顏以對天下士大夫,而服邊疆命戰死之心哉?遂具疏爭之,且願以職之級與蔭讓之。忠賢遂大怒,麵詬職於大工之次,又詬職於問安之日,而職毫不為之屈也。謂封疆之事,本部職掌,揆之舊例,酌之今功,不得不爭。且本部在內,無功有蔭,撫臣在外,有功無蔭,不敢不讓。是時,忠賢方居功於內,職疏乃居功於外,疏中又不及廠臣一字,是以恨職入骨。職揣知其意,為職不覆封公之疏,而怒不專為崇煥之蔭而發也。

又正色以視魏良卿曰:五等之爵,即開國元勳,不過幾人。目今隻有擒得奴酋,複得遼東者,方可以當封拜之命,其餘俱不足言功。本部何敢稟複而重怒乎?此語入,而忠賢又大怒。舉朝諸臣問安於幹清門,禮畢,內監李永貞者,先發一言曰:如今外麵有人說閑話。

忠賢大言曰:外麵有人說我無功,說這些恩典,俱不該及我,我如今俱不受了。

諸臣錯愕相顧,謂:此語為誰而發?

應之曰,為職耳。

忠賢遂攘臂向職,勢同狼虎,語不擇音,信口誣蔑,恨不殺崇煥與職而後快焉。諸臣麵麵相覷失色,職遂拂袖而至西角門,謂閣臣曰:職即欲具疏乞休矣。觀此光景,恐有性命之憂,若止於削奪,願即相成,無多一言,以重其禍。

次日,忽宣職於會極門,付職聖諭一道。職捧出,沿路思之,必為封疆上一件重大難行之事,故付職以重職罪耳。開讀之,則欲加恩客氏也。時傳聞客氏亦欲封其子一伯爵,司官惶惑,問職:何以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