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韋總裁上課】(2 / 3)

這類騎兵是中世紀騎兵和近代騎兵之間的過度。

英國新式騎兵的出現令歐洲大陸上的各國眼前一亮,紛紛效仿組建科學訓練和嚴格紀律的騎兵部隊。

其中最牛叉的是腓特烈大帝的普魯士騎兵和拿破侖的法國騎兵。

腓特烈大帝把普魯士騎兵訓練成同普魯士步兵一般有著嚴格紀律的部隊,連屬於輕騎兵類型的“驃騎兵”都能排成橫隊衝鋒,可見訓練和紀律有多麼的嚴格。

不過普魯士騎兵的戰術略顯死板,在耶拿-奧古斯塔特戰役中,大批的普魯士對著達武率領的法軍猛攻,損失慘重。

這次戰役的失敗也使得普魯士認識到腓特烈大帝那種戰術的時代已經過去。

法國作為西歐騎兵傳統最悠久國家,騎兵仍然有著至高的地位。

騎兵也大多有貴族組成。

法國大批貴族外逃,法軍各部隊軍官也流失很大。

就連拿破侖自己所在的炮兵軍官班,30個人也跑到隻剩下包括他在內的兩個人。

騎兵損失更是慘重,幾乎沒有幾隻像樣的騎兵部隊。

雖然組建了大批軍隊,但是法國還是召回了不少流亡在外的貴族回到騎兵隊伍中。

同時也從底層官兵中訓練騎兵,在拿破侖時期有非常多從騎兵晉升的軍官。

加上拿破侖的悉心建設,法軍又一次成為了歐洲第一騎兵強國,在拿破侖“大軍團”裏甚至還有騎兵組成的獨立“騎兵師”,堪稱法軍騎兵的巔峰。

法國近衛擲彈騎兵,“兩個馬木魯克兵絕對能打贏3個法國兵;100個法國兵與100個馬木魯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300個馬木魯克兵,而1000個法國兵總能打敗1500個馬木魯克兵。”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在講法國騎兵的總體紀律戰勝了馬穆魯克騎兵的個人勇武,越是小規模的戰鬥中,個人勇武就越重要,越是大規模的作戰,集體紀律就越居主導性。

有意思的是,拿破侖後來還從埃及招募了一些馬穆魯克騎兵加入法軍中,在奧茨特裏茨戰役中參戰。

紀律嚴明彌補了個人素質的缺失,但是個人素質不高也導致了法軍騎兵過於依賴集團衝鋒,雖然有時這樣的衝鋒能夠帶來奇效。

在埃勞戰役中,法軍先頭奧熱羅大敗,法軍陣線危在旦夕。

此時繆拉集結了法軍戰場上所有騎兵將近上萬人,排成騎兵大方陣排山倒海一般撲向俄軍。

俄軍一潰而散,但是又很快集結起來包圍法軍騎兵,法軍騎兵又衝鋒,俄軍又散,散了又集結。

就這樣在衝、散、圍的循環中,法軍還是堅持到了最後。

雖然騎兵付出了很大代價,但還是逆轉了一場必敗無疑的戰鬥。

在滑鐵盧戰役中,同繆拉一樣狂熱的內伊元帥,同樣帶領著法軍騎兵對英軍也展開了大規模衝鋒,但等待他們的是英軍一個個整齊的方陣。

這次悲壯的衝鋒也意味著拿破侖的法軍已經走到了盡頭。

近代騎兵的複興主要靠的不是武器和裝甲,而是紀律和訓練的結果。

科學的訓練使歐洲騎兵達到了“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的地步,而此時世界其他地區的騎兵則是依然依靠習慣和直覺來作戰,騎兵之間的差距也反映出近代軍隊和傳統軍隊的核心區別就是“紀律、戰術和訓練”。

在八裏橋戰役中,清軍騎兵在英法騎兵麵前敗下陣來,無論如何騷擾,偷襲,突擊,迂回,英法騎兵依舊是擺著密集陣型衝鋒。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總是認為西方列強就是靠著火器征服了世界,其實不然。世界各地傳統的騎兵部隊在遇到這些歐洲的職業部隊時,往往被整齊的突擊,一擊而潰,連步兵拚刺刀也是如此。

可見,不僅是騎兵,紀律和訓練也是近代軍隊的強大武器。

當然,騎兵興起也要歸功於步兵武器不給力,自動武器如機槍等出現以後,騎兵就被戰爭所淘汰了。

但是威武雄壯的騎兵衝鋒仍然是人類曆史中不可磨滅的。

武器加上訓練,加上紀律使得一個士兵的訓練成本大大降低,戰爭不再是貴族們壟斷的活動。

伴隨著近代軍隊職業化的是參與戰爭人數的急劇增長。

最終,沒有人能夠在戰爭中幸免。

近代騎兵戰術紀律最好的體現,恐怕就是克裏米亞戰爭裏英國的輕騎兵衝鋒。

在戰術命令傳達不清或者有誤的情況下,英國的輕騎兵義無反顧得向著俄軍嚴陣以待的炮兵陣地發動了近似自殺式的衝鋒。

這是一次失敗的衝鋒,但這是一次勇氣與紀律的體現,雖死傷慘重但毫不退縮。

日不落帝國不是等閑得來的。

近代的軍事訓練和紀律是近代戰爭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而且不光是體現在騎兵中。

清朝在幾次對外戰爭裏輸得稀裏嘩啦,很多人都說是火器不如人,沒機會拚大刀。

其實事實上,在火器對射時清朝軍隊並沒有吃大虧,至少不會潰退,但每次英國遠征軍發動白刃衝鋒後,清軍就一潰千裏,才有了讓人啼笑皆非的海岸炮台連續被正麵攻克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