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5 皇太極與大玉兒】(2 / 3)

由於海西勢力強大,一時之間難以征服,努爾哈赤在深思熟慮權衡利弊之後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是拉攏勢力強大的對手,然後逐步從弱小的對手開始蠶食吞並。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努爾哈赤將布占泰推上烏拉首領的位置,並娶布占泰之妹為妻,以此拉攏烏拉。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正月,努爾哈赤又與葉赫首領進行聯姻,這一舉措既拉攏了葉赫,又使哈達部和輝發部處於孤立的境地。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爾哈赤以背盟為由,出兵滅掉孤立無援的哈達部。

海西女真的分化削弱,使努爾哈赤得以騰出手來全力進攻東海部。

從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初至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末,在長達接近二十年的時間段中,努爾哈赤不斷進攻東海,使東海每況愈下,丟城失地成了家常便飯。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努爾哈赤為了便於擴大勢力範圍,遷都到赫圖阿拉。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東海女真蜚悠城主不堪忍受烏拉的百般淩辱,前來投奔努爾哈赤,並詳細向努爾哈赤述說了其部在烏拉布占泰處遭受百般羞辱的屈辱經曆。

努爾哈赤聽後大怒,滿口答應蜚悠的投奔請求,並命令幾名將領率領三千兵馬即刻趕至蜚悠城收服部眾。

布占泰獲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派出萬餘兵馬進行截擊。

當時大雪紛飛,努爾哈赤的軍隊分兵保護投奔的部民後,由二百精兵與烏拉軍先鋒在烏碣岩展開廝殺,隨後出其不意地由每支五百多人的兩支部隊從兩翼進行包抄夾擊,致使烏拉軍陣腳大亂,一敗塗地。

不久之後,努爾哈赤命令褚英、代善等率領五千兵馬再攻烏拉的宜罕山城,大獲全勝。

同年十二月,努爾哈赤在嚴冬的寒風中率領五子莽古爾泰和八子皇太極親征烏拉,一路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連克河西六城後,不多時日便兵臨烏拉城下。

布占泰見努爾哈赤聲勢浩大,自己難以抵禦,隻得乞和。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爾哈赤找了個背盟的理由,率三萬大軍浩浩蕩蕩打往烏拉。

努爾哈赤軍攻城拔寨,連下三城。

上次吃了虧的布占泰已經進行了全麵準備,率軍三萬駐守伏爾哈城,與努爾哈赤進行大決戰,結果天不助布占泰,烏拉兵敗如山倒,損兵兩萬餘人。

努爾哈赤率領的建州軍馬不停蹄直奔烏拉城,用土包拋到烏拉城牆下,使土包與城牆高度平齊,建州軍踏著土包如履平地登城而入。

布占泰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拋下子民家室單騎投奔葉赫逃亡而去,烏拉由此墜入滅亡的深淵。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努爾哈赤先後三次向葉赫索要布占泰,但葉赫自以為兵精將廣,對努爾哈赤不予理睬。

九月,怒不可遏的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四萬大軍攻打葉赫,發誓要一舉蕩平葉赫。

連年征戰的建州軍兵鋒強勁,一路攻城拔寨,兵鋒直逼葉赫的東西二城。

葉赫見努爾哈赤兵力強大,自己獨自難以招架,便立即向明朝求援,獲得明朝救兵千人帶著當時先進的火器進駐葉赫幫助防守。

努爾哈赤忌憚明朝火器的威力,便焚燒掉葉赫子民的廬舍之後,攜帶葉赫的降民返回建州。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七月,努爾哈赤乘葉赫與蒙古聯姻之機,發兵三千,準備蕩平葉赫,但由於明廷的再次幹涉,再加上自己準備不足,一時之間難以組織大規模的進攻,隻好息兵罷戰,等待更好的時機出現。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連年征戰攻城略地無數之後在赫圖阿拉建立“大金”(後金),憑百戰成神而成為大汗,定年號為天命,以此宣城自己稱汗為天命所歸。

此時的努爾哈赤已經攻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勢力範圍已非昔日可比,但這一巨變並未引起大明的足夠重視,此時的大明對努爾哈赤的野心還不以為然,還以為努爾哈赤不過是北方的一隻聽話的小綿羊而已。

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爾哈赤在盛京舉行了規模盛大的誓師大會,然後率步騎2萬向明朝邊境發起以複仇為借口的大規模進攻,開啟了征討明朝的浴血攻伐之路。

撫順等地的接連失陷,這才讓不以為然的明神宗感到事態嚴重,認識到努爾哈赤已經對大明構成了極大的威脅,這才決定出兵遼東,希望蕩平後金。

但由於當時的大明已經積貧積弱良久,一時難以征集足夠的糧餉,所以,雖然多半援軍到達沈陽,但卻出現了士卒爭相逃亡的不利局麵、再加上將帥互相扯皮不休,致使進攻無疾而終。

天命四年,1619年二月,大明抵達遼東的援軍逐漸達到8萬餘人,加上葉赫兵、朝鮮兵1萬多人,分兵四路大舉圍剿後金,終於邁出了蕩平後金的步伐。

但將十萬兵馬分兵四路,為大決戰埋下了禍根。

努爾哈赤聞訊後,在吉林崖築城屯兵,嚴陣以待。

四路明軍出動之前,作戰企圖就被後金刺探得知。

老謀深算的努爾哈赤臨危不懼,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逐路擊破各路明軍。

二月二十九日,努爾哈赤乘其他幾路明軍進展遲緩還未到達的良機,集中八旗優勢兵力,迎擊孤軍深入的明西路杜鬆軍。

三月初一,努爾哈赤親率4萬5千人進攻杜鬆軍,致使孤立無援的杜鬆軍全軍覆沒,使杜鬆軍的剿滅計劃成了被剿滅計劃。

努爾哈赤大勝之後,隨即轉鋒迎擊大明北路軍,明北路軍如杜鬆軍一般一觸即潰,隻剩下主將率數騎逃回開原,其餘部分如刀下西瓜般都成了亡魂。

正在路上準備支援的葉赫軍聽聞明軍大敗,被嚇成縮頭烏龜急忙撤回葉赫暫避鋒芒。

明朝南路軍因所走之路崎嶇難行,行動遲緩推進困難,未能按期到達赫圖阿拉。

一路跋山涉水進展緩慢的南路軍因不知西路、北路兩路大軍已經大敗,仍不知死活地按原計劃向北推進。

努爾哈赤擊敗明朝北路軍後,稍作整頓,便立即快速南下,迎擊大明南路軍。

三月初三,努爾哈赤設計引誘南路軍輕裝急進。

三月初四,明南路軍遭到努爾哈赤伏擊,全軍覆沒。

坐鎮沈陽的楊鎬,掌握著一支機動軍隊,但對北征軍隊未作任何策應。

及至前麵幾路大軍慘敗後,才在措手不及中於三月初五慌忙急調僅存的一路北征軍回撤。

回撤時,草木皆兵的明軍被後金哨探在山上發出的鳴螺聲嚇得丟盔棄甲、自相踐踏,死傷無數,未見一名金兵卻被以為就要趕到的金兵嚇得大敗,完美地詮釋了草木皆兵。

短短幾天,十萬大軍慘敗,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