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宮裏麵的太監和宮女們是將韋寶當成鐵杆閹黨看的,魏忠賢身邊的人也都差不多知道韋寶與魏忠賢的關係很親近。
與魏忠賢親近,就等於與皇帝親近,加上韋寶出手又大方,哪個太監不想著為韋寶辦事啊?
搶不到的都會後悔。
再過一日,韋寶與高第,還有三個大太監帶著人馬啟程。
一行一共一百多人。
高第帶了幾個書辦,還有家丁,然後是一隊兵部的差役。一共三十多人。
三個大太監帶著十來個小太監,還有東廠的一隊番役,也是三十多人。
算韋寶的人最多,韋寶帶在身邊的是貼身護衛,都作家人裝扮,一共一百人!
還不止,隨在這一百多人身後的,還有張美圓、吳雪霞、王秋雅、貞明公主、楊雪和熊欣兒她們所在的總裁秘書處的人和充作家人的總裁秘書處下麵的辦事人員,這就有三百多人,此外還有大量的天地會統計署的人和總裁衛隊的人在暗中保護,這些人有上千人!
為了不顯得誇張,這大隊人馬要麼藏於暗中前進,要麼拖在後麵。
隊伍行進的速度很慢,太監們養尊處優,加上生理問題的缺陷,不能受到顛簸,所以走的又慢又穩當。
花了兩日,才隻是走到遷安,連永平府都還沒有到。
遷安是最靠近遼西的薊遼一處軍營,韋寶便對高第和三個大太監提出去薊遼的軍營看一看。
本來這是一個很合理的要求,高第說是遼東經略,其實也是薊遼的經略,他的位置與孫承宗是重合的,其實權力範圍是同樣的,這些軍營已經是他麾下該管的了。
但是高第為難道:“這怕是不妥吧?恐怕孫督師知道以後會不高興,不如加快一點腳程,爭取子時之前抵達永平府,到那裏安歇最合適。要是覺得累了,可以在永平府歇兩日,再去山海關。”
“哎,既然都來了,現在還隻是黃昏,看看軍營,然後在這裏欣賞風光,吃點酒菜瓜果,不是更好嗎?我是怕幾位大公公勞頓了。”韋寶笑道。
劉朝點頭道:“不錯,薊遼的軍營,不正是高大人的地盤嗎?韋大人也是禦賜的監軍,咱們別說該管著他們,就算是咱家幾個人隻是來辦事的太監,他們也不敢不接待。”
太監們在京城還好點,不說夾著腦袋做人,反正也稍微收斂一點,畢竟京城的官員太多,誰知道哪個就捅了內閣的簍子,或者能直接捅婁子捅到哪個皇親國戚那裏去,或者捅到陛下那裏都有可能。
但是一旦出了京師,太監們一個一個都囂張的很,擺譜擺慣了的。
因為在京城被壓抑的太久了。
另外,外地官員,到頂也就總督、巡撫、布政使、總兵這些大員,再下來是府州縣官員,或者衛所官員,那就更上不了台麵了。
這些人,在他們這些能見得到皇帝的大太監麵前算什麼啊、
在大的太監看來,凡是不是京官的,當的再大,在京裏麵也是有上級的,不算什麼。
高第聽劉朝都這麼說了,隻能答允。
然後高第派人去通傳守衛遷安的營官。
遷安是一座很正統的邊城,幾乎駐紮的都是兵馬,沒有幾個老百姓。
韋寶每次來往京城,都不太愛走遷安這邊的官道,一路上都是薊遼的兵營,盤查太多。
韋寶喜歡走永平府下麵,靠近河間府那邊快馬揷過去。
守衛遷安大營的門官見到了薊遼經略高第的名帖,不敢怠慢,急忙去通報守將,遊擊將軍曹文詔!
韋寶對曹文詔是有一定認識的,曹文詔是山西大同人,屬於土生土長的薊遼人,是不是世襲兵將不知道,是的話,也是最低級的那一種,因為曹文詔是受了軍功升遷的將領,而不是世襲的將領。
曹文詔的勇毅而有智略在明末是赫赫有名的,如果有個什麼排行榜,不算上儒將,光是算武將,曹文詔在明末應該能排在第一,有堪比呂布的勇武。
曹文詔是明朝崇禎年間將領,號稱第一良將,後麵官至總兵。
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的戰爭中功勳卓著。崇禎八年,1635年,在湫頭鎮之戰中因寡不敵眾兵敗自盡。
死後,明王朝追贈其為太子太保、左都督。
曹文詔早年在遼東從軍,曆事熊廷弼、孫承宗,積功升至遊擊。
韋寶對於這些在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人會關注一下,但也就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