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現代沒有進過體製的關係,所以對現代的官場考核,韋寶是知道的很少的。
他也沒有興趣知道現代是怎麼做的。
因為,在現在所處的1625年,不久之前就是張居正的時代。
在考核官吏,淘汰冗官冗員方麵,張居正就做的不錯,做出成績了。
韋寶覺得隻需要照搬張居正的考成法,已經足夠。
考成法,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考核製度,目的是注重考核工作實效提高效率。創立者是張居正。
張居正上疏請行在內政方麵提出著名的考成法,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
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最後明神宗批準了他的請求。
韋寶現在打的旗號,不正是裁撤冗官冗員嘛。
張居正倒台之後,萬曆幾乎將張居正全盤推翻,但考成法是留了下來的,據韋寶這段時間的了解,各部各個衙門,其實還是有考核這回事的,隻是已經名存實亡,不會有人認真對待,也沒有人認真搞。
吏部、都察院,這樣的重要衙門都三天兩頭的換人,連內閣的閣臣都進進出出像上廁所一般,還有誰會在意考核官吏?
明代早期已有對官吏政績進行考核的製度。依據明製,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計。
但明代吏治腐敗,法令不行,這些製度或者流於形式化,或成為官員們爭權手段。
張居正眼見了官場中的醜劇和製度變質,深切認識到不僅要對各級官吏進行定期考察,並且對其所辦各事均規定期限辦妥,執行“考成法”重要特點即所謂“立限考事”、“以事責人”。
張居正的考成法中,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並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冊,另一本送六科,最後一本呈內閣。
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對所屬官員承辦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須登出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以違罪處罰。
六科亦可根據賬簿登記,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最後內閣同樣亦依賬簿登記,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萬曆三年,查出各省撫按官名下未完成事件共計237件,撫按諸臣54人。鳳陽巡撫王宗沐、巡按張更化,廣東巡按張守約,浙江巡按肖廩,以未完成事件數量太多而罰停俸三月。
萬曆四年,朝廷規定,地方官征賦不足九成者一律給予處罰。十二月,據戶科給事中奏報,山東有17名,河南2名的官員,因地方官征賦不足九成受到降級處分,而山東2名,河南9名官員受革職處分。
張居正當政期間,裁革的冗員約占官吏總數的十分之三。
張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帳,嚴格控製著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
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計”之年便強調要將秉公辦事、實心為民的官員列為上考;專靠花言巧語、牟取信行的官員列為下考,對於那些缺乏辦事效率的冗官,盡行裁撤。
同時,張居正又廣泛增添人才,提拔擁護改革、政績卓越的官員,委以重任,因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
徹底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傳統偏見,不拘出身和資曆,大膽任用人才。
這樣得出(六部、都察院、六科、內閣)的問責式架構上,層層查檢,內閣總括其成,是內閣成為實際的政治中樞的例證,成就張居正的改革吏製統治體係。
張居正的考成法對廉政建設的啟示有三條。
注重考核工作實效,提高效率。
中國曆史有一個怪圈,那就是每一個王朝都往往在走入巔峰階段後,即由盛而衰,無法長期保持這種盛世的局麵。
其中原因很多,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當一個社會承平日久後總是會漫逸出隻重形式不重實效的浮誇風氣,於是官場中欺上瞞下,偽報虛報的現象滋生蔓延,政令往往成為一紙空文。考成法正是針對這一弊病而采取的對策,通過“月考、歲籍”的方法促使官員們言行如一,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注重上下級相互監督,完善層層督察與監察製度。
內閣控製六科,六科督察六部,六部督察地方藩、臬等司及撫按官,再以兩司督察府州縣官,是張居正的考成體係的構架,其體係中最巧妙之處在於利用六科監察六部,用品級低的官員監督高官,甚至彈劾高官,這本是明代的傳統,明代這一點上做得很多,絕非形式。
在明代的各種史料中,朝廷要員被言官彈劾而辭官致仕的比比皆是。如嘉靖後期權相嚴嵩就是被禦史鄒應龍彈劾而致仕的。明代的監察製度相當完善,除設六科之外還有專門的監察機構——都察院,這是司法與監察獨立於政治之外的精神相一致的。
注重對己有製度的推陳出新,抓好貫徹落實。
張居正是一位講究遵從祖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很多措施,諸如焚毀書院、整飭邊防,甚至一條鞭法等改革都是尊祖製而行的,而考成法一定程度上也是繼承了《大明會典》的很多內容。
在他請定考成的奏疏中用大段的文字說明他的考成法是尊祖製的,原來《大明會典》中已有類似考成法的內容。
張居正重新拿出這些已有的祖製,希望“自今伊始,申明舊章”,並加以推陳出新,嚴格地貫徹落實。
可以說他的考成法是對祖製的繼承,但卻是在它已經被人們遺忘的時候拿出來,添加以符合時代的內容,所以更可以說這是一種創新。
次日,韋寶到了都察院,一路上,許多官員都對他很客氣。
韋寶也很有禮貌的一個一個與眾官員打招呼,儼然已經以都察院經曆司經曆大人的身份自居了。
不過韋寶清楚,眾人表麵客氣,實則嫉恨自己,等著看自己的笑話。
世上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韋寶認為,世上壞人多,人性本惡!
就算有一小部分好人,也是後天家教使然,後天環境使然。
一旦發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境,絕大部分人都敢殺人!
“韋大人好,恭喜韋大人高升了。”老孫頭笑的像是一朵花一般。
“嗬嗬,還沒有下官碟,恭喜的早了。老孫頭,你上我官廳來一下。”韋寶輕聲道。
“好嘞好嘞。”老孫頭急忙點頭應承。
老孫頭是都察院這邊的差役頭頭,韋寶要看看老孫頭能不能為己所用!
到了官廳,韋寶讓老孫頭坐。
老孫頭有些忐忑不安,韋寶雖然沒有被正式任命,但是韋寶趕走楊漣等幾位東林黨高官的時候,還有韋寶趕走閹黨官員,現任的都察院經曆司經曆李瀚池大人的時候,老孫頭都在,他已經怕韋寶了。
不說韋寶坐了李瀚池的官廳,經曆司是管著他們這些差役的,就說韋寶的霸道,正四品的高官都可以說趕走就趕走,更何況他一個不入流的差役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