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道太傅大人去了哪裏嗎?大明那麼大,我總不能到處找太傅大人啊,有具體的去處嗎?”李元翼問道。
“這我上哪兒知道去啊?我派人傳信,還是要經過我們天地會統計署的,統計署是單獨的係統,我們地方上的人哪裏敢問統計署的事情啊?”李適一副很誠懇的樣子:“這個說了又沒事,我是真的不知道啊。”
李元翼深深的歎口氣,很痛苦,知道再與李適多談也沒用,所以隻待了一會兒,就告辭了。
這個時候,韋總裁已經在汪洋大海上了。
“不是說要再等兩天看看情況再走嗎?不是說要等情況穩定了才走嗎?就憑統計署的人打探來的消息,說李倧派李元翼找我們談判,想將免去京畿道和黃海道十年賦稅,改為一年,這樣咱們就走嗎?”吳雪霞不解的問道:“這條消息說明李倧不服啊,還要找咱們麻煩呢。”
韋寶笑道:“有時候你很聰明,有時候又傻的可愛。”
“怎麼了?”吳雪霞傻萌萌的眨了眨眼睛,並沒有不高興。
“李倧是派人找咱們談,而不是直接點起兵馬與咱們打仗,這本身就說明了朝鮮人的態度了,這還不算情況穩定了嗎?”韋寶笑著道:“他們要先找李適談,李適再轉達,這麼來回折騰,一件事情談幾年都不會有結果,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吳雪霞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貞明公主看了韋寶一眼,沒有說什麼。
貞明公主已經對韋寶這些判斷的本事不奇怪了,比她小好幾歲的韋寶,在貞明公主眼裏,就是一個天生厲害的人。
她也並不很擔心朝鮮朝廷的賦稅減少了大半還能不能維持下去,反正貞明公主隻要不看到天地會與朝鮮官軍打仗,她就已經很滿意了。
王秋雅顯然沒有將注意力放在與朝鮮人的關係上,她忽然插話問道:“總裁,咱們是在遼南逗留一下,還是直接回韋家莊呢?”
“直接回韋家莊,遼南和朝鮮的京畿道和黃海道一樣,需要時間慢慢變化,一點一點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韋寶答道:“隻要建奴不來拚命,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遼南古長城已經封閉完成,不怕建奴來犯了。”
王秋雅嗯了一聲,嫣然一笑:“我也想早些回韋家莊,有陣子沒有見著曉琳和蕊兒了,怪想她們的。”
“馬上就能見著了。”韋寶道:“還有一件比見到範曉琳和徐蕊更重要的事情。”
“總裁是指現在應該還在山海關的那幫糧商嗎?”吳雪霞道。
韋寶微微一笑:“對!”
“這幫人知道咱們在遼東得到了大量人口,而總裁又不斷讓人高價收購糧食,所以把北直隸和南直隸的主要糧商都集中到了山海關。本來按照道理,糧食的數量太大,遠遠超出了遼西能夠消化的物量,價格會下降一些的。那些個糧商也在觀望咱們與建奴作戰的結果。現在建奴被咱們趕出了遼南,所有的消息都向著咱們,除非他們將糧食都拉回關內,否則就必須降價出售啊。所以,不必太著急。”吳雪霞道:“對了,還有一點,咱們在北直隸和山東的各處天地會分號,不是也在大量收購民間的糧食嗎?不管咱們自己能否湊集足夠的糧食,總歸會給那些糧商造成很大壓力。若是他們要運糧食回關內,一來一回,他們損失的銀子將更多了。”
“沒有錯,話是這麼說。可南直隸和北直隸的糧商若是故意聯合起來跟我們過不去,我們怎麼應對?”韋寶問道。
“不會的吧?這麼多條件都是對咱們有利的啊,他們還會將糧食都拉回關內?銀子沒賺到,還倒貼兩頭的路費,誰會這麼傻?”吳雪霞道。
“這不是傻。”韋寶笑道:“這是團結!他們就是要通過聯手擠兌,迫使我們買他們的糧食,而且是以高價購買。現在做建材行業的都越來越狡猾。更何況這些糧商。”
“那怎麼辦?要怎麼對付他們?”吳雪霞著急的問道。
“回去再說吧,我暫時也沒有想好。”韋寶收了笑容。
幾個月之前,韋家莊取得了秋收的大豐收。
但相比於新增的四百萬人口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韋家莊地盤小,又到處隻是出於初步開墾階段,短時間內是收不到多少糧食的。
而遼南這種地方,長期荒蕪,絕大部分都是剛剛開墾的荒地,別說今年,就是到了明年秋收的時候,能保持自給自足,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若不是這回奪取了朝鮮一幫兩班大臣,以及京畿道和黃海道的大地主們的產業,奪得了不少糧食,遼南的四百萬遼民,將臉最基礎的一天一頓飯的糧食都滿足不了。
可是,這些都治標不治本。
要想讓手裏不再缺糧,得保證遼南和朝鮮京畿道和黃海道能自給自足。
這最起碼還得等上個大半年,到今年秋收才能見分曉。
可是這大半年要怎麼過?韋總裁手頭的糧食又再次即將告罄。
韋總裁從重生穿越以來,似乎每天都要麵臨巨大的糧食壓力,從來沒有一天好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