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7 努爾哈赤來了】(1 / 3)

韋寶聞言也是一怔,不知道孫承宗忽然提起考進士這一茬來幹什麼?

還主動提出要向自己到天啟皇帝那邊去通通路子!?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雖然大明的科考很正規,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漏洞的,他和吳三輔單獨在遼陽城參加恩科,鄉試補考,不就是漏洞嗎?

否則以他和吳三輔的學問,下輩子估計也考不上舉人。

考進士也是這樣的,若是皇帝肯幫忙‘作弊’,那別說一個進士功名,什麼東西都能得到了。

可孫承宗為什麼好好的說這個?為什麼忽然畫這麼大的一個糖餅給自己呢?

韋寶隨即就明白了,孫承宗這是在向自己指路,向自己賣人情!

若是自己能中進士,就能堂堂正正的,並且很有可能還是一門心思的在大明朝廷中混跡了,到時候會更加容易控製,而自己作為孫承宗的弟子,有這麼大的實力了,再弄個進士功名,將來仕途肯定順利,他孫承宗臉上也有光啊!

想明白了這些,韋寶確定孫承宗是好意,便恭敬的行禮道:“多謝恩師栽培!”

“嗬嗬,都是應該的!小寶,你是我的關門弟子,我實則是將你當成親生子侄看待的啊,隻要你能體會為師的心意便可。”孫承宗拍了拍韋寶的胳膊,笑道。

這話讓袁崇煥差點吐出來,嫉妒的不行,暗忖孫承宗的孫子都比韋寶大許多,人家怎麼給你當子侄?你這是看到韋寶的實力,拚命的扔好話啊。

韋寶卻不以為意,笑著謙遜道:“是,多謝恩師栽培。恩師若喜歡在遼南,我是最高興的,住多久都歡迎!不過,要但願能在二月之前拿下連山關吧!不拿下連山關,我恐怕沒有功夫入京準備會試。”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製度中的中央考試。

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金元明清四代科舉考試名目之一。

所謂會試者,共會一處,比試科藝。由禮部主持,在京師舉行考試。會試在北京內城東南方的貢院舉行。會試的主考官4人(明代為2人)稱總載,以進士出身的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禦史以上的官員,由部都請派充。

會試取中者稱“貢士”又稱為“中式進士”,第一名稱“會元”。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錄取;清代無定額,每科自百餘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錄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共取96名。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會試揭榜後,中式者於下月應殿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鄉試次年,即醜、辰、未、戌年春季,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又稱禮闈、春闈,考三場,每場三日。

考中者均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會試後貢士再由皇帝親自禦殿覆試、擇優取為進士。殿試試期一天,依成績分甲賜及第、出身、同出身,然後釋褐授官。清朝規定,每逢辰、戌、醜、未年,即鄉試的次年舉行,若鄉試有恩科,則次年亦舉行會試,稱會試恩科。

考期初在二月。

孫承宗笑了笑,並沒有接話,暗忖你還真的敢打算這種?打算在兩個月內攻破連山關?就是十萬大軍強攻,也夠嗆!

更何況你手下這些充其量是農民軍的戰力,根本無法與朝廷官軍等同的。

雖然孫承宗和袁崇煥看過韋寶軍隊嚴明的軍紀了,但是鐮刀斧頭鋤頭這些農民種田用的農具為武器,這一項太給韋寶軍扣分,使得他們並沒有將韋寶的‘軍隊’看的很高,這也是對韋寶有利的方麵,若韋寶真的哪個方麵都像一個獨立王國了的話,尤其是軍隊這方麵像一個獨立王國的軍隊了的話,那大明朝廷還對韋寶放任不管才怪了!

遼南雖然是大明的地盤,但畢竟曾經被建奴奪走,現在又被韋寶奪回來,管製上會比大明其他地方寬鬆的多!

呆板,官僚的體製就是這樣,什麼東西,尤其是體製這種東西一旦確立,很難更改。

在大明朝廷中,幾乎已經將遼南這一片排除在大明的管理區域之外了,在他們眼裏,敵占區甚至連藩屬國都不如。

大明朝廷會關注一下朝鮮的事務,卻絕不會花大心思去關注建奴控製地區的。

大明朝廷會認為這些都是邊軍的事情,所以,不管是毛文龍,還是遼東邊軍,還是遼南這邊,你們怎麼鬧騰,都由薊遼督師府管著,大明朝廷是不太會揷手過問的。

次日,韋寶隨總裁衛隊和護衛隊到了青台峪,他頭一天命令駐防青台峪的一萬新軍已經到位。

這些從青壯年農民當中動員來的新軍,要組成很容易,也就是韋寶一句話的事情。

而且是越來越容易,像是建奴剛開始打到金州地區的時候,老百姓不肯聽話,不肯轉移,躲到山裏去,被建奴殺掉了很多。

那個時候動員老百姓幫助打仗,很多人都怕的要死,即便是相信天地會能給出優厚的撫恤,能獲得很好的報酬,也沒有多少人敢去拚命。

但是隨著寶軍節節勝利,居然能將建奴的城池一個個的奪過來,動員工作越來越輕鬆,幾乎發個布告,老百姓們就爭先恐後的過來要效命。

等到現在寶軍將建奴打的在遼南隻剩下一個城池的時候,再發布告征兵,那可就不是老百姓們想來就能來的了,還要經過一輪比較嚴格,比較硬指標的篩選工作,進入寶軍的門檻越來越高,因為這是活的天地會正式編製的,一個對於老百姓來說最為容易的跳板。

否則,要通過考核的話,不但要有很好的文化成績,還要在地方表現的很好,還會審查這個人對天地會,對韋總裁的忠誠度,手續很繁瑣,非常困難。

總之,雖然沒有稱國,但是韋寶轄區的方方麵麵,都已經完完全全是獨立王國的形式存在。

韋寶在青台峪的臨時官邸是這裏原先的毛文龍手下的守將的宅邸,說是宅邸,其實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四合院而已。

這也就是韋寶軍有這麼高的效率,能在短時間內搭建一大片木板房,在城中給大軍居住,否則小小的青台峪,駐軍上限頂多五千人,根本駐紮不了一萬多大軍。住都沒有這麼多地方住。

青台峪和甜水站駐紮的各一萬新軍,還有連山關外圍駐紮的三萬大軍在緊鑼密鼓的整訓,陸衛隊和護衛隊也在緊張的補充兵員,拚命作訓。

建奴方麵也同樣在加緊調配兵馬。

又過了幾天,再過一天就是華夏人的傳統節日春節,除夕夜的時候,韋總裁收到消息,努爾哈赤到了連山關,並且帶來了八千大軍!

建奴在連山關的兵力,一下子又恢複到了萬人以上,達到了一萬一千大軍!

這對於寶軍和天地會,以及韋總裁來說,是很震撼的消息!

韋寶那個恨啊,建奴雖然缺糧,但到底財大氣粗!這個時代的遊牧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個人,一個牧民的財力可以抵得到十戶農夫!

建奴長期靠燒殺搶掠過日子,每家都有奴隸和大批牛羊,財力可能還不止!

雖然建奴的人口始終在七八十上下,到了大明倒閉,也頂多百萬左右人口,但是他們實際的財力能抵得上千萬漢人的!若沒有這個實力,就算天上掉餡餅,建奴也沒有力量抓住,沒有力量入主中原。

韋總裁到了這個時代,不會再像現代一樣,很多東西靠臆測,靠紙麵數據衡量兩者的戰力和財力,人力,物力這些方方麵麵。

“立刻征集七萬大軍!使得連山關外大營人數達到十萬人!”韋寶當機立斷的下令!

他本來不想這樣靠軍隊人數和建奴拚消耗,對於他們戰力差的一方來說不劃算,而且韋寶也沒有打算打到建奴的地盤去,他知道,不管他派出多少人,進入建奴的盛京地區,都是進入絞肉機,有去無回,他才不會犯下大明在薩爾滸之戰中的錯誤,用添油戰術給建奴送人頭。

若隻是穩固遼南的防禦,在拿下連山關之後,其實有七八萬人就足夠了!

現在增兵之後,再加上遼南各地的警備部隊,總兵力將至少達到十六七萬人,韋寶不想要這麼龐大數量的軍隊。

“是,我馬上安排下去。”吳雪霞當即答應道。

“看樣子,努爾哈赤是打算不讓咱們過好這個年了,可能這幾天就要跟咱們再拚一次!老奴估計發火了。”吳雪霞笑道。

“他再發火也沒用,連山關外大營的人數增加到了十萬人,再加上青台峪和甜水站的兩萬守軍牽製,遼南各地分散的駐軍還有五六萬人,這麼多兵馬,他要一個城池一個城池的打回來,就是把他整個後金的七八十萬人都用上,也不行!”打到了這個階段,韋寶已經十分自信了!

就算不覺得自己能拿下連山關,能徹底將建奴趕出遼南去,但是韋寶不會再過於擔心被建奴趕出遼南!因為戰爭是最好的催化劑,不但催化刺激經濟發展,還催化老百姓團結在天地會底下!

韋寶的天地會可不是大明朝廷,不是貪官汙吏組成的腐朽政府,而是新生的,清正廉潔的光芒四射的,極具生命力的新生政權!

這一點,韋寶很自信!

“但若是沒辦法拿下連山關,長期和建奴這麼消耗的話,咱們啥也別做了,也別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吳雪霞有點憂鬱,“建奴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朝廷了,可咱們隻是一個商號啊,再大的商號,還是商號。”

韋寶看向吳雪霞,“怎麼?你有什麼想法?想勸我稱……”

韋寶沒有將稱帝兩個字說完整,指了指頭頂,意思表達出來了。

吳雪霞驚慌的急忙搖手,“我可沒有這麼說呀,你有這種想法?”